第七部 西征 第一百一十六章 一山不容二虎

第七部 西征 第一百一十六章 一山不容二虎

1814年6月,同盟國幾乎平定了法國各地的叛亂,但同時也付出傷亡超過十萬餘人的代價,而法國更有三百多萬人不是戰死就是餓死,多年的戰爭已經使整個法國一貧如洗,糧食產量嚴重不能滿足需要,昔日的法蘭西帝國如今已經日落西山。而同盟國在征服整個法國后,順利佔領巴達維亞和中立國瑞士。而奧地利雖然在征服奧斯曼的過程中使整個軍隊的數量下降到不足十萬!眼見同盟國佔領瑞士后,奧地利皇帝再也坐不住了,他一邊派遣五萬大軍直接到達伊利里亞,準備佔領意大利王國,同時,一邊在國內組建新軍,試圖在征服亞平寧半島的行動中佔得先機。

面對奧地利皇帝的野心,同盟國也不甘示弱,指揮在瑞士和法國馬塞的六萬大軍直接攻佔熱那亞和米蘭,7月3日,米蘭陷落。於是,雙方共同把下一個目標鎖定在羅馬教皇身上,試圖控制教皇,以達到號令各地的目的。雖然此時的羅馬教皇已經名存實亡,但控制羅馬仍然有巨大的政治影響力。

為儘快控制羅馬,奧地利皇帝命令自己不多的幾艘戰艦橫渡亞得里亞海,直接在羅馬北部登陸,試圖橫過亞平寧半島直達羅馬。而同盟國的軍隊和其援軍則在亞平寧半島南部海岸展開激烈戰鬥,希望能夠儘快趕到奧地利人前面到達羅馬。

7月12日,雙方几乎同時到達羅馬郊區,在還沒有見到教皇的影子前,兩軍就接上火,一場戰爭就此展開,沒多久,戰火就燒到羅馬城。幾乎以此同時,兩國為順利控制羅馬,除在羅馬城進行外,雙方還把摩德納作為控制目標。摩德納作為亞平寧半島北部咽喉要地,一直以來是攻佔整個亞平寧半島的門戶,在雙方看來,只要控制了摩德納,以對方不多的幾艘戰艦是根本支撐不了在羅馬的軍事行動。於是,當羅馬的戰火燒了三天後,摩德納轉而成為雙方爭奪的焦點。

雙方為了爭取勝利,都在以自己最大的後勤補給能力向摩德納調用援軍,到7月底,雙方投入摩德納戰役的人數已經超過百萬!兩國剛剛好轉的財政和人力在這裏都受到巨大損失。當戰爭進行到8月初,戰爭雙方早已經殺紅了眼,似乎忘記了他們的目的是控制羅馬,而不是佔領摩德納,同盟國和奧地利幾乎不顧一切的把自己的所有力量都投入到摩德納的爭奪之中。在這樣的爭奪戰中,摩德納已經找不到一間完整的房屋,一棵完好的大樹,而戰爭好象永遠也沒有結果,到8月底,當雙方都筋疲力盡時,才想到也許做到談判桌前應該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但事情已經發生,雙方已經陣亡的七十多萬軍人再也不可能活着從戰場上走下來。以至於後世的歐洲人在評價這場戰爭時,只用了兩個字『愚蠢』!

同盟國和奧地利使英國人計劃聯合兩國共同抗擊中國的計劃徹底破產,於是,英國人只好退而求其次,拉上西班牙和葡萄牙,希望他們能在自己面前抵擋上一陣。但整個歐洲的大局勢已經不可改變,同盟國和奧地利不顧一切的戰爭,使他們都開始面臨法國人一樣的處境。國內經濟已經到了崩潰的邊緣,大量男人成為烈士戰死在沙場上,兩國的勞動力已經嚴重不足。本來在摩德納戰爭前,多年的征戰已經使兩國不堪重負,而今稍微好轉的形式由於摩德納決戰而完全葬送,用英國首相坎寧的話說就是:「給我十萬大軍,我將橫掃整個歐洲」!

雖然戰爭雙方此時都意識到戰已經很難再打下去,但雙方都不想就此罷手,讓就到眼前的勝利果實拱手送人,而只是把談判看成一個換取時間的工具。於是,半個月後,雙方再各自集中了三十萬大軍后又開始在摩德納展開撕殺。戰爭再次往後延伸了一個月,到10月12日,同盟國終於在摩德納取得了勝利,他們在損失了十三萬人後,把奧地利人趕了回去。摩德納戰役一結束,獲得勝利的同盟國就立即向羅馬進軍,新的征爭又將開始……

面對歐洲的局勢,看着國內換屆的臨近,朱濤和張偉決定率先替下屆政府解決這些棘手的問題。於是,到10月初,在朱濤的命令下,第二方面軍、第一方面軍兩個軍、第三方面軍一個軍、兩個騎兵師和山地師,共41萬大軍從與同盟國和奧地利兩國的邊境線上同時發動進攻,由於遭到突然襲擊,兩國來不及準備,更談不上聯合,加上在摩德納戰爭中雙方損失巨大,在中**隊四十萬大軍的直接打擊下,根本不可能組織起有效的抵抗。到10月底,萊比錫和維也納雙雙陷落,兩國皇帝和主要政府官員都成為階下囚,無數難民也爭先恐後的朝西涌去。對於來不及逃跑而被俘獲的兩國人,都被熱氣球運到哥本哈根或者黑海沿岸,然後一船船運到吉夏港放逐。

由於兩國政府做了階下囚,使得朱濤的軍事行動比預想的要順利得多。隨着戰爭的順利進行,整個歐洲大陸上除了逃難的人群,已經見不到抵抗,甚至是小規模的抵抗。四十一萬中**隊所進行的戰爭已經徹底演變成一場清剿殘餘勢力的武裝衝突。到1814年12月底,整個萊茵同盟、奧地利、法國和亞平寧半島全部被踩到中**人的腳下。

此時的英國首先坎寧面對中國人在歐洲的進攻,識趣的把在地中海的英國艦隊和在西班牙、葡萄牙的英國陸軍撤走,和他們一起離開的還有無數歐洲貴族,但也有相當一部分歐洲人選擇橫渡地中海,直接到非洲,在他們看來,中國人總不至於把戰火燒到非洲吧!

1815年1月初,在西班牙邊境上的二十萬大軍開始發動對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戰爭,僅僅一個月,就佔領兩國全境,自此,中**隊在歐洲大陸上的戰爭全部結束。與此同時,在大西洋艦隊的幫助下,中國陸軍開始攻佔冰島、格陵蘭島、撒丁王國、西西里王國和其他一些地中海島嶼,到1812年1月15日戰爭結束。

此後的1815年,中國人在歐洲大陸只做兩件事情,遷出當地人,移民中國人到歐洲!而在遙遠的非洲,在中國政府的安排下,中國政府把南非的邊境線向北推到南緯20度,近五十萬黑人則被朱濤遷到南緯20度以北居住,分別在東西海岸成立兩個國家。

到1816年,經過20年的努力,中華共和國面積達到12166萬平方公里(全球陸地面積為1.49億平方公里),含亞洲、歐洲(除英國)、美洲、大洋州和南極洲全部,再加南緯20度以南的非洲。為順利控制非洲,中國政府在1816年分別在非洲咋得湖修建中國城,在吉布堤修建扣東城,在直布羅陀修建望北城,在南緯20度的非洲海岸邊分別修建西部的臨非城和東部的華夏城,當然,在塞內加爾的吉夏港也得以保留,根據規劃,每城的面積為1.5萬平方公里,人口在三十萬到五十萬不等。10年後,到1825年,世界人口為5億,中國人口超過4億,共分為13個行政省。各地人口經過自然遷徙大概數據如下:原中國大陸省1.2億,北美洲省4千萬,南美洲省2千萬,澳洲省2千萬,南部非洲省1千萬,西亞省1千萬,西歐省4千萬,中東歐省3千萬,印度省3千萬,東南亞省4千萬,朝日省2千萬,中北亞省2千萬,海外省(上述六城)400萬,400萬中包括200萬他族人口,其他200萬則為擁有經商資格的中國商人。當然,這些人口數據都是后話。

在國內,到1815年的5月,中國政府換屆完成,朱濤和張偉紛紛退出政界,和其他從未來一起退出政府和軍界的六十多位未來人一起組成中國臨時元老會,根據規定,這個元老會只對中央政府的政策貢獻計策,並進行一定的監督,不干涉中央政府的任何決定,為防止後人利用元老會控制中央,根據朱濤提議,此元老會將以朱濤一行人的全部死亡為終結。代替朱濤的為剛剛當然副總理沒幾年的宋世傑。

在朱濤退任前,朱濤還做了幾件其他事情。一,利用俘獲的歐洲士兵修建溝通地中海和印度洋之間的印地運河,並收歸中國所有;二,兌現哥薩克人的條件,把近二十萬哥薩克人遷徙到突尼西亞成立哥薩克王國;三,繼續用日本人修建鐵路,決定把秋明的鐵路直接延伸到莫斯科、聖彼得堡、華沙、巴黎、馬德里和里斯本,而中帳的鐵路則直接修到君士坦丁堡、維也納和羅馬,以前修到德黑蘭的鐵路也繼續向西延伸到巴格達、大馬士革,甚至印地運河邊!直到這些日本人自然死亡;四,更改幾乎所有被佔國的地名,這些更改的地名主要集中在美洲和歐洲;五,斷絕和英國的一切外交貿易往來,對英國實行封鎖政策,以到達削弱英國的目的!

除了這些事情外,到1815年年中,世界上的大規模戰爭基本結束,而在這前二十年戰爭中,中國人也為此付出傷亡超過百萬的巨大代價,在這些人組成的墊腳石的基礎上,才有了1815年的中華世界帝國!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中華外史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中華外史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七部 西征 第一百一十六章 一山不容二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