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部 西征 第一百一十七章 世界帝國

第七部 西征 第一百一十七章 世界帝國

隨着國內中央換屆完成,中國大規模征戰的結束,整個國內和世界都開始趨於平靜,報紙上的硝煙味也少了很多。中央政府在元老會的提議和推動下,對原戰爭時期的許多地方進行了有效改革,到1816年改革完成,國內政治、經濟和軍事都發生了巨大變化。

在經濟上,經過20年的發展,經濟總量達到150億中華元,佔世界生產總值的90%以上,財政收入突破12億華元,人均生產總值達到37華元。經過多年的戰爭和貿易,此時的特殊國庫總價值超過260億中華元,其中白銀60億兩,黃金7億兩。而在故宮博物館、好幾個王府博物院、中國戰爭博物館收集的珠寶工藝品價值也在百億華元以上。從1815年後,通過貿易和非洲其他國家的納供,每年有價值超過1億華元的鑽石和黃金流入國內,其中有近一半進入了國庫,其他部分進入民間。

在進出口貿易方面,全年貿易額在2億華元左右,進出口關稅為3千萬左右,(全部為出口關稅,進口不用交納關稅。出口關稅只能用白銀或者黃金,這項政策使得海關每年能夠收取價值3000萬兩的黃金和白銀)。中國的出口主要以絲綢、茶葉、布匹等一些傳統物品,同時也有一些工藝品、生產設備和軍火。在進口方面規定只能進口國外的原材料,不允許進口其他經過加工的商品。其實,中國政府除從關稅中獲得硬通貨以外,獲得中國政府礦產分佈圖的中國海外商人每年向國內輸入價值超過1億華元的鑽石和黃金(獲得政府指引的商人開採出的黃金和鑽石,各佔50%的份額,同時規定,開採出的黃金必須90%以上賣到國內,而鑽石則必須全部。這些輸入國內的物品,除政府股份所得外,其他都流入了民間)。

由於非洲各個經濟發展不平衡,中國在海外省流通的貨幣為白銀貨幣(這些銀圓為原來國內經濟貨幣轉換時產生的銀圓),由鋁幣、鐵幣、銅錢、銀圓和金幣構成(10000鋁幣=1000鐵幣=100銅錢=10銀圓=1金幣)。由於實用,而且還沒有紙幣的不放心(中國國內的紙幣不允許流入非洲),這種白銀貨幣政策逐漸在非洲推廣開來。為方便人員的流動,中華進出口銀行專門進行華元和銀圓之間的兌換業務。比如,要去海外省的人,在海關的出口處就可以把華元紙幣兌換成銀圓。要回國內的人,為了方便攜帶資金,可以在海關的進口處把銀圓或者黃金兌換成華元紙幣。

另外,中國每年對非洲各國的經濟援助為1000萬中華元(出自海關關稅,其中200萬為黃金,其他為物質和人員工程等)。而海外省的3000萬關稅和1000萬左右的稅收有1000萬作為外援、1000萬為海外兵團的軍費,500萬海外省的行政開支,500作為預備資金(物質和硬通貨各一半,同時也用作提供給他國的貸款),1000萬上繳國內中央政府(非洲這時每年的黃金產量為200噸,大概值6000萬兩白銀,而只上繳價值1000萬的黃金,不上繳白銀,這樣做是被了最大程度的保證非洲以銀圓和黃金構成的貨幣體系不至於崩潰,因為非洲沒有什麼銀礦。)

在軍事方面,對中國整個軍事進行了一次大改革,中國正規軍被壓縮到50萬人,取消陸軍、海軍和空軍,只包括25萬聯合部隊(含10個聯合艦隊,每個聯合艦隊2.5萬人,包含一個1萬人的艦隊和一個1.5萬人的陸戰隊師,艦隊含艦艇和海軍航空兵),2萬特種部隊,2萬海外兵團,5000人的衛戍團和5000人的中央先遣團以及20萬的邊防部隊。除了正規軍外,還有30萬的武警部隊和40萬國內治安警察部隊(正規軍只駐紮在三大洋和非洲,國內只駐紮武警)。武警分為6個軍,每個軍5萬人,第一軍駐紮原中國國內,第二軍駐紮美洲和鄧和大陸,第三軍駐紮印度加東南亞,第四軍駐紮中東,第五軍駐紮西歐,第六軍駐紮東歐洲和中北亞。而25萬聯合部隊包括10萬人的艦艇部隊(含10個艦隊)和15萬人(含10個師)的海軍陸戰隊。第一到五艦隊和五個陸戰隊師分別駐紮西歐、佛得角、南非西部、北美和南美,第六到八艦隊和三個陸戰隊師駐斯里蘭卡、鄭和大陸西岸和馬達加斯加,第九到十艦隊和二個陸戰隊師分別駐紮青島和夏威儀。為完全控制住非洲,規定非洲南緯20以北,北緯37度以南,非洲大陸沿海300公里範圍內的為公海,其他都為中國海,在中國海內的一切島嶼都為中國領土。如果在非洲和中國島嶼之間有海峽,則以海峽中線為國界,比如地中海、紅海、馬達加斯加海峽,另外,在非洲公海內的加那利群島、賽科特拉島和科摩羅島也為中國島嶼。任何入侵中國領土和領海的外國人和其船隻,中國聯合部隊和邊防部隊都可以不加警告的擊沉,以維護中國權益。同時還在準備在南緯20度的非洲修建一條橫跨非洲的隔離牆。

邊境的控制權利由邊防部隊負責(全國共有20萬的邊防部隊,其中海防部隊16萬,包括四個艦隊,陸防部隊4萬人)。四個非洲海防部隊分別駐紮在地中海、佛得角、吉布堤的扣東城和南非的臨非城、華夏城,每個艦隊4萬人裝備10艘老式蒸汽裝甲艦和一些小型巡邏艇以及150艇負責監視的熱氣球(這樣做是為了防止技術泄露,在其他地方則可以配備先進的戰艦和巡邏船。另外,中國國內的陸軍可以配備先進的槍械,大炮,甚至一些通訊裝備,但海外兵團則只配備一般的老式火炮和單發仿毛瑟槍,只要和非洲其他先進國家的軍隊比起來,裝備不落後就成),負責非洲海岸的巡邏。4萬陸防部隊則負責陸上防務。

外交方面,各個非洲國家可以在非洲中國城設立大使館,但中國只在幾個友好國家設立了大使館,同時,在中國城還有聯合國,國際法庭、中文國際友好學校、海外兵團軍事學院等國際機構。中國和各個非洲國家的貿易,只限制在一般的傳統貿易水平。

為加強和非洲各國的聯繫,中國以中國城為中心,計劃修建一橫一豎兩條公路,橫貫整個非洲大陸,使得各國每五年進行一次向中國朝貢活動方便一些(每次朝貢都在建國十周年,或者十五周年這樣以五的建國年裏舉行,每次朝貢的花費都在1000萬華元左右)。同時,中國還往各個國家和地區每年輸送一定數量的文化和尚,以傳播中華文明,同時讓各國學習。中文國際學校主要是輸出中國文化以及佛教。海外兵團軍事學院主要是為友好國家或者為敵國的反對力量培養軍事人員,同時也接受其他國家的代理軍事人員培訓等。

在海外省方面,經過幾年建設,到1820年,六個海外省城市總面積為9萬平方公里,人口300萬,其中非洲咋得湖的中國城(60萬人口,其中中國人20萬)、吉布堤的扣東城(60萬人口,其中中國人20萬)、塞內加爾的吉夏港(60萬人口,其中中國人20萬)、直布羅陀望北城(60萬人口,其中中國人20萬)和南緯15度大西洋海岸邊的臨非城(30萬人口,其中中國人10萬)和印度洋岸邊的華夏城(30萬人口,其中中國人10萬),非洲其他地區還有百萬中國商人(中國的出國經商或者投資人員限制在200萬以內,每個出國人員都必須經過國家機密條例的學習和考試,只有合格者才能出入國門)。海外省生產總值為1千萬中華元(過境貿易不計算),財政收入4000萬(包括3000萬的關稅),在非洲其他中國商人購買的土地上獲取的原材料不記入海外省的生產值。

海外省是除在軍事外獨立的一個特殊省,中國的外交部設在海外省的中國城。海外省的駐軍為海外兵團,共2萬人,六個團、一個司令部和訓教部。每個團3000人,每個團包含三個步兵營(1500人)、一個炮兵營(500人)、一個騎兵營(500人)、一個警衛連(150人)、一個通訊排和團部。每個步兵營下轄三個步兵連(400人)、一個警衛排、一個通訊班和營部。每個步兵連下轄三個步兵排(100人)、一個迫擊炮排(30人)、一個警衛班、一個通訊班加連部。每個迫擊炮排裝備有迫擊炮10門。炮兵營裝備有155毫米榴彈炮10門和重型迫擊炮40門。每城駐紮一個團,兵員主要包括他國人員,同時也有自願到來的中國人。為保障海外兵團的武器供應,在中國城修建有兵工廠,負責為兵團提供槍支彈藥。由於國內的經濟發展水平遠遠高於非洲各國,國內的人均年收入一般都超過30華元,但在非洲,人均年收入一般只相當於3銀圓(華元),而海外兵團的士兵的月軍餉則為1銀圓。

中國除了在非洲有海外兵團外,還有中國商人在非洲開設的大量保安公司,這些公司的總共有超過十萬的雇傭軍,這些公司一般從事私人、公司方面的保安代理,同時也從事別國安全的雇傭保障。

在教育方面,到1825年,中國基本普及了包括高中在內的義務教育,而大學教育的收費也非常少,以保證有能力讀大學的人都可以進入大學深造。

在醫療保險方面,到1825年,中國所有居民都能免費享受醫療服務,只要年齡超過60歲或者沒有自理能力的人都能免費享受國家和社會提供的養老保險和救濟,告別了養兒防老的歲月。

到1825年,社會的各項法律也逐漸完善起來,加上三十年的發展,社會道德建設大大得到加強,使得中國進入了一個富裕和和諧的社會。

然而世界並沒有因此而完全進入平靜,偏居一隅的英國人在經過多年的準備后,正計劃四面出擊,新組建的中國新中央政府是否有能力處理好這個問題,我們拭目以待!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中華外史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中華外史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七部 西征 第一百一十七章 世界帝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