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灣戰爭(2)

海灣戰爭(2)

8月25日,聯合國安理會通過在海灣動武的決定;幾天後,布希和戈爾巴喬夫發佈了又一個聯合聲明,勸告薩達姆無條件從科威特撤軍。在如此關頭,威脅已無濟於事,這位伊拉克獨裁者決定採取趨於和解的方式。他首先宣佈將釋放婦女和兒童,然後又說只要保證不向他進攻,他準備釋放所有人質。然而這些努力已是徒勞。美國的回應是又派駐10萬軍隊進入海灣,而英國也派遣了第二批裝甲部隊。1991年1月12日,美國國會授權布希總統可採取任何必要方式迫使薩達姆撤出科威特。聯合國秘書長佩雷斯·德奎利亞爾前往巴格達調解不成,最後避免衝突的努力也失敗了。武器代替了言語。1991年1月17日,當地時間凌晨3點整,裝載導彈的轟炸機連續5次對伊拉克發起了第一輪進攻。然而英美導彈(很快又加上意大利及其他參戰國的導彈)不僅擊中了沙漠中的沙丘,還擊中了巴格達市中心和周邊地區,死亡人數成百上千。戰斧式導彈轟炸伊拉克船隻,將其嚴重毀壞。多國部隊總司令、美國人諾曼·施瓦茨科普夫將軍,曾參加過越戰,因其身材魁梧(高6英尺2英寸,體重約220磅)以「沙漠之熊」著稱,他一定會把多國部隊的犧牲縮減到最小,而最大限度地打擊敵人,把薩達姆驅逐出科威特。施瓦茨科普夫完成了他的使命。1月17日,伊拉克開始向特拉維夫和海法發射飛毛腿導彈。薩達姆對以色列——一個未加入這場戰爭的國家,發起如此直接的挑釁,有其明確的目的。他指望以色列政府作出反應,站在以美國為首的多國部隊一方參戰,這樣,就會激起阿拉伯人對猶太人的仇恨。他盼望激起所有伊斯蘭人加入他所謂的聖戰。但是他的陰謀落空了。一方面,以色列的愛國者導彈把飛毛腿導彈在飛行中攔截並摧毀了;另一方面,這個猶太人國家很謹慎,沒對挑釁作出反應,更談不上對好鬥的伊拉克領導人宣戰。薩達姆走的每一步都落空了。1月23日,他作出了最後掙扎,伊軍點燃了科威特的3個油井,成千上萬噸石油燃起的濃煙蔓延在波斯灣上空,導致了生態的災難。此舉引起了全世界的反薩呼聲。多國部隊開始對這位伊拉克部族領袖兼國家領導實施最後的懲罰。多國部隊與伊軍的第一次陸戰於1月30日在海夫吉附近即沙特與科威特邊境地區展開。這之後,雙方停火。戈爾巴喬夫的發言人、外交部副部長葉夫尼根·普里馬科夫做最後的調解努力。布希認為談判拖延時間太長,決定採取行動。2月21日,他對薩達姆發出最後通牒:限其兩日內撤離科威特,否則就攻進伊拉克,徹底擊敗伊軍。2月24日凌晨4時,在巴格達寂靜的黎明中,多國部隊裝甲部隊越過邊境線,襲擊了敵軍駐地。突擊在短時間內就造成10萬人死亡,傷者不計其數,還有9萬人被俘。逃亡的伊拉克人死在多國部隊高度先進的武器之下,有些武器還是第一次試用。跟隨多國部隊的記者不許拍攝這些屍體(它們很快被機械挖掘機埋葬),只可以拍一些在竭力逃跑時被炸成碎片的卡車、坦克的外殼。2月26日,多國部隊進入科威特城。海灣戰爭42天,共投射6萬噸炸彈。伊拉克的損失驚人:15萬名士兵身亡,17.5萬人被俘,141架飛機墜毀,3700輛坦克被毀,73艘船隻沉沒。聯軍損失微小:死175人,被俘106人,37架飛機墜毀,2輛坦克被毀,無船隻損失。這些數字本身便可以說明問題。經過如此的力量較量之後,美國不僅沒有逮捕薩達姆,然後按照紐倫堡或東京審判的方式審訊他,反而任其繼續掌權,這使一些人驚訝不已。薩達姆抓緊時機利用民眾對美國的憤慨,下令對1991年3月3日停戰後幾天爆發的叛亂進行血腥鎮壓。沙漠風暴行動標誌着世界局勢進入了一個新階段,即只有一個超級大國可以以武力制止任何國家試圖擾亂世界秩序的行為,其他所有國家,包括俄聯邦(前蘇聯),將屈從於它。任何暴動,無論是在亞洲的偏遠角落,還是在非洲某個沙漠,都明顯不能對美國的安全構成絲毫威脅。作戰反應過激是不可避免的,這是歷史的永恆定律。彼得·阿內特(美國最著名的戰地記者)的調查表明,武力有可能被濫用。在多國部隊空襲巴格達時,阿內特是惟一留下的西方記者,因此他所在的美國有線新聞網可以播放炸彈落下的畫面。當阿內特報道一家乳製品廠被戰斧式導彈炸毀的畫面時,多國部隊司令指責他弄錯了事實,還堅持說這是生物武器測試中心。封鎖信息(無論是否認還是誤報),對於所有擁有超強實力的國家來說都是司空見慣的。新型武器常常會偏離進攻目標,這一歷史真理在科索沃戰爭和幾乎所有戰事中都可以得到驗證。軍事大國因此常會尋找「真實環境」來檢驗自己的武器系統。對於20世紀90年代來說,普遍的原理是,「發達」世界(更多被形容為「最發達國家」)的繁榮和安定勢必要依靠軍事力量來保護和發展,這樣就需要不斷擴充軍火庫。能以正當理由使用這些武器,以便檢驗其性能,機會十分難得,因此常需要確定一個靶子。薩達姆·海珊正是把自己樹成了這樣一個靶子。自海灣戰爭以來的10年間,他不斷向聯合國和美國挑釁,曾幾次拒絕聯合國核查人員進入本國銷毀其化學武器工廠。1998年12月16日,美英為懲罰薩達姆,再次轟炸了伊拉克。當然,被打死的不是薩達姆,而是幾十名牧羊人、農民和上學的孩子。最終,薩達姆·海珊這種獨裁者往往會在「世界新秩序」的戰略中扮演一定的角色。2000年9月,薩達姆又一次指責科威特竊取邊界油井的石油(據他講是經過美國認可,每天35萬桶)。當時的華盛頓國防部長威廉姆·科恩這樣回應說:「小心點!我們已做好準備,一經宣佈,我們就會馬上採取行動。」對於美國已做好準備這一點,沒人會有半點懷疑。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慘無人道的歷史:《世紀戰爭》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耽美同人 慘無人道的歷史:《世紀戰爭》
上一章下一章

海灣戰爭(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