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兆豐:你遲早都會讀到哈耶克

薛兆豐:你遲早都會讀到哈耶克

讀名著聽名曲,是一種感受;而讀名人傳記,則是另一種感受。這跟吃牛扒是一種感受,觀摩烹飪過程是另一種感受,道理是一樣的。

你有時若有所得,以為發現了名人的成功路徑,驚呼「經典作品原來是這樣產生的」;但另外一些時候,若深究下去,你會變得更加迷茫,因為名人的那些經歷,其實在其他人身上也不難提煉出來。那些貌似獨特的經歷,其實並不足以解開成功之謎。

莫扎特遇到了哪個貴人相助,喜歡和什麼女人談戀愛,每首曲子的稿費是多少,諸如此類的事情,你知道得越多,就越覺得他的經歷平凡,而他音樂上的成功,就顯得越加神秘。就是這個原因,我老早就放棄了希望,不再根據名人的生活軌跡,去理解名著的思想含義。傳記我還是讀的,但為的是滿足好奇,為的是激勵鬥志。

哈耶克是20世紀偉大的思想家。在理解市場機制和憲政機制方面,他既是一位走得很遠的開拓者,也是追隨者甚眾的啟迪者。任何一個不懈地探求自由和繁榮原理的人,或早或遲,或多或少,都要讀到哈耶克的著作;而讀秋風翻譯的這本《哈耶克傳》,則是另一番無可替代的感受,是一趟「滿足好奇」和「激勵鬥志」的旅程。

我愉快地讀到,由於奧地利的惡性通貨膨脹,年輕的哈耶克家道中落。身為貴族,到美國留學時,他竟落魄到找了一份洗盤子的工作。因為沒有閑錢到處亂跑,所以根本不能參加紐約的文化生活。對美國的認識,僅僅局限於跟他共用圖書館書桌的那幾個人。這樣的經歷,清苦的學生會感同身受。

我愉快地讀到,那位比哈耶克資歷更深、成名更早、影響更大的理論敵人凱恩斯,大人有大量,不僅與哈耶克保持君子之交,還在戰爭時期替哈耶克一家人在劍橋弄了套房子住。人情味,填充了學術爭論的溝壑。

我愉快地讀到,哈耶克的名著《通向奴役之路》招來了激烈的批評:「哈耶克學養不足……閱讀範圍局限……理解偏頗……邏輯混亂……自以為是……無恥的看法……暴露了最可憐的無知。」———真替哈耶克高興,因為對手一旦謾罵,就是開始認輸。

對我們這些感覺「米塞斯」、「凱恩斯」、「弗里德曼」、「波普爾」、「朝聖山學社」、「芝大經濟系」等名字如雷貫耳的後生來說,這部傳記越往後讀,就越有趣味;而一群世紀大學者的趣聞軼事,之所以能躍然紙上,中文翻譯功不可抹。

兩天的愜意旅程漸入佳境,是發現我和哈耶克對鐵娘子有共同的感受。1975年,撒切爾夫人當選反對黨領袖后不久,便前往「經濟事務研究所」,與76歲高齡的哈耶克進行私下談話。鐵娘子告辭后,老人家出乎尋常地陷入了沉思。所里的工作人員圍上前去問個究竟。沉默了很長時間,哈耶克才深情地說:「她可真美。」

任何一個不懈地探求自由和繁榮原理的人,或早或遲,或多或少,都要讀到哈耶克的著作。

2003年06月14日,深圳商報,文化廣場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哈耶克傳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哈耶克傳
上一章下一章

薛兆豐:你遲早都會讀到哈耶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