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五十三章 軍醫培養計劃

第一千三百五十三章 軍醫培養計劃

汴京大學醫學院。

張林正帶着一波人琢磨一隻青蛙,他按照鍾粟的說法,將青蛙的進行解剖,然後開始一部分一部分進行研究。

對於所謂的神經、細胞之類奇奇怪怪的表述,鍾粟對他說了不少,但他還是覺得有些迷。

不迷反而是怪事,古中醫裏面只有經絡、穴位之類的東西,而且和後世西醫最大的不同在於,中醫的東西完全是不能直觀看到,有時候更像是一種玄之又玄的東西。

琢磨習慣了這些虛無縹緲的東西,張林反而對這些能夠看見的東西難以上手。

其實還真不能怪張林,後世西醫很多時候需要藉助各種各樣的儀器,可這些玩意兒現在一樣沒有。

鍾粟倒也沒有覺得指望張林能夠做出什麼來,或者說不指望他能夠短時間內有所突破,讓張林現在去在這個方面去花時間,其實和那些兵工學院的人玩後世的火器一個道理。

火器如果琢磨到位,或許還可以弄出一些過渡性武器,放在大宋就是大殺器,但現代醫學這種東西,想要在大宋這個時代移植過來一些,實在太難了。

其實就一個酒精,鍾粟都覺得費了好大的心思,就算到了現在,製造的成本依然非常高。

大宋沒有太好的辦法,只能用糧食來製造酒精,好在現在高產作物全面普及,不然在那種餓殍遍野的時候,還想用來製造酒精,雖然這是救命的東西,但問題是製造一斤酒精會浪費一個人好幾頓的口糧,這簡直就是在造孽,說出來都不好意思。

到了現在,鍾粟覺得終於可以大展拳腳了,糧食現在真的已經不再是什麼問題,如果還有缺吃少穿的,有些恐怕就是懶惰所致。

一番實驗結束,張林和他的助手們似乎理解了一些,但不明白的地方更多。

他們不明白食物進入的人和動物的體內,為什麼會變成維持生命的能量,更不明白這些營養物質怎麼會隨着血管到達全身所有的地方。

鍾粟告訴他們,腸胃中有消化酶,可以理解為釀酒的酒麴,可以把糧食變成酒。

但這種說法實在太不可思議了,張林覺得又有趣又玄幻。

當然,收穫可不僅僅是這些,青蛙的解剖,讓他看到了更為不可思議的事情,動物的體內居然每個器官都有每個器官的作用,這個和中醫有着太多的區別。

他毫不猶豫低問到了鍾粟,人和青蛙都有這些器官嗎?鍾粟明確告訴他,大同小異,人比動物要更加複雜。

張林似乎明白了一些,他又問鍾粟,如果人的某個器官出問題了,是不是可以從其他人身上換取健康的。

除了這些,張林還想到了很多很多的東西,種植,這次解剖青蛙,顯然打開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門。

人和動物體內有各種器官,張林固然也略知一二,但那僅僅是一種說法,並不在大宋醫學研究的範疇。

但鍾粟現在卻告訴他,人的不少疾病,往往是因為某個器官出問題了,所以才會出現各種各樣的情況。

也就是說,只要搞清楚了是哪個器官的問題,便可以對症下藥。

聽起來很不錯,但做起來實在有些不可思議。

目前的情況下,鍾粟可不敢鼓動張林去為病人做外科手術,國人就算是也有留全屍的好習慣,一旦開膛破腹,治好了倒是沒什麼,一旦弄死的話,張林會吃不了兜著走的。

張林和助手們經過一番探討,然後總結了一些這次的解剖情況,然後便各自散去。

鍾粟赫然坐在外面,優先地喝着李師師沏好的茶水。

「鍾大哥,你今天怎麼來醫學院了?」

張林首先想到的是小然,估計再有一個月,小然就要臨盆,這時候應該不會有什麼問題的。

其實這些日子以來,他經常會在診治完小然,便會和蘇婉婉去壓馬路,有時候他們會出現在馬行街之類的地方,有時候又會出現在汴京大學商業街。

兩人的發展非常順利,鍾粟和小然看在眼裏,非常欣慰。

「選六七個人,前往西北,軍中需要一些軍醫。」

鍾粟知道,軍醫從來都是稀缺職位,大宋軍隊現在可不是以往靠着堆人海去取勝的時代,每一名士兵的生命都是非常寶貴的,其實去幾個人根本解決不了什麼問題。

但就拿張林手下的這些助手來說,他們的醫療水平其實已經遠遠超過了大宋軍中原有的軍醫,他們一旦到達軍中,一定會在短時間內做出一番努力。

士兵的生命真的不可以拿來開玩笑,所以鍾粟只需在樞密院那裏說一聲就可以了。

對於鍾粟提出的要求,張林毫不猶豫。

醫學院本來就是培養郎中的地方,讓他們去西北軍中,雖然條件艱苦了一些,但卻是非常光榮的使命。

「鍾大哥請放心,別說六七個了,就算再多一些也可以。」

鍾粟點了點頭,他當然心裏有數,只是自己好不容易培養出來的人才,還得權衡各方面的,可不是能夠隨意調配的。

軍醫這個特殊的職位,其實在先秦時期就已經出現了,只是當時並沒有出現嚴格的制度。

隨着戰爭頻繁爆發,大夫需求量也開始變大,因此自戰國后,統治者開始大力關注軍醫制度。

經過無數朝代的發展,到了宋代后,軍醫制度得到最大程度的完善,不僅為宋朝做出了貢獻,同時也為後代醫療教育提供了基礎,可見宋朝軍醫是史上醫療制度的一大進步。

在宋朝建立的幾百年中,大多數統治者都非常熟悉醫學,並且編寫了很多有關於醫療方面的書籍。

為了適應戰爭需求,朝廷還需向民間招募大夫,服務于軍隊的醫者雖然沒有必學科目,但宋代醫官所學醫學科目一共有九門,當時最高醫療機構裏面的醫者也曾擔任過軍醫。

有了專業的醫療人員,就得有提供藥物的機構,為了保證士兵作戰能力,針對戰爭所用的藥物都是官方醫藥機構提供,不用軍隊花錢。

而且戰疫中受傷士兵人數較多的時候,朝廷還會派專門的醫生到場。

宋代部隊中的醫生都由太醫同派遣,當時擔任京師部隊醫療工作的有太醫局的醫學生和醫官。

神宗時規定太醫局的上捨生和內捨生應輪流治療三學(大學、律學及武學)學生和各營將士的疾病。

紹興元年(1131年),因東京差到太醫局學生九人,判太醫局樊彥端奏請,按照祖宗舊法,專一醫治殿前馬步軍、三司諸軍班直,遇有緩急病患,依照太醫局歷來立定條法差撥,逐處醫治。

由此可以看出當時軍醫教育與一般醫學教育相通的史跡。後來全國各地駐泊醫官,多由太醫局選派。

宋太醫局分科與教學課程,有瘡腫兼傷折、金瘡書禁等,均與軍醫特別軍陣外科醫生的培養密切相關。

另外,宋代作戰部隊為陸軍與水軍,陸軍又分為騎兵和步兵,騎兵的核心作戰工具便是戰馬,戰馬不行,士兵武力值再高也沒用,所以朝廷特地設立獸醫機構。

遇到戰役,既需要負責醫人,同時也負責戰馬治療。

作為軍隊成員的一部分,醫生也受到嚴格的獎懲制度制約,賞罰分明也體現出了執政者對軍隊的重視,同時也反映出了該制度的完善。

《武經總要》中記載:「如棄擲病人,並養飼失所,主者皆量事決罰。氣未絕而埋痊者,斬。庸將多不恤士,即被棄擲生埋,以此求士死力,不可得也。」

如此一來,醫學院中的人派往大宋軍中后,完全不需要擔心會出什麼問題,比較有強大的制度保障。

當然,他們去是帶着重要任務的,大宋固然軍隊醫療保障體系很完備,醫療水平相對於其他各國絕對夠先進,但如果有了鍾粟在後世的思維,還可以有更大的提高。

就像現在張叔夜的軍醫,早就掌握了很多在大宋看來跨時代醫療手段,他們對於各種傷兵都有很科學的對待方式。

其實,要做出跨時代的東西太難了,但有些簡單易行而又實用的做法卻很是有效。

其實,在《武經總要》中,便記載了很多實用的醫治手段和方劑,有些做法看起來已經和後世的外科手術很想了,只是沒有後世的做法科學規範。

既然複雜的難以做到,那就從一些簡單的習慣出發。

勤洗手、講衛生之類後世司空見慣的做法,在大宋並不會得到重視,但其實這些習慣往往能夠預防很多小毛病。

鍾粟在找到張林之前,已經簡單低整理了一些。

所以這次名義上是派人去為種師道診病,其實是為了推動大宋軍隊醫療水平。

按照史料記載,大宋的軍醫體系雖然完善,但軍醫的數量還是太少。

北宋全盛時代有23路326州七百餘名翰林醫官,加上原有駐泊醫官,仍不過八百多名,每州還分配不到三名,何況還要為州府的吏民醫療。

解決了軍事技術和作戰器材和設備的問題,下一步當然要保障軍士的健康。

雖然這次僅僅是派幾個人前往,但他們卻有着很多任務,或許到了下一次,會有更多的人去。

一個軍醫培養計劃在鍾粟大腦中徐徐展開。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大宋教書匠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大宋教書匠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一千三百五十三章 軍醫培養計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