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口角

第2章 口角

李挽小聲道:「我表姐夫是鏢師,恰好護送許九,表姐隨同姐夫歸寧……這不就有點了解了嘛。聽說這次在路上遇到匪患,許九以一敵十,生生將人打死,比隨行的護衛和鏢師還兇悍。我表姐夫笑說,若人人都像許九,人身鏢價格得下調了。他似乎對許九頗為推崇。」

眾小姐頓時嚇得魂不附體,「他面相看起來雖凶,但也不像是殺過人的呀。」

「我表姐親眼所見,那還有假?!人家年紀不大,武藝卻高強,沒有幾分真本事,不然怎會在京城街頭混出個許九霸的名頭。需知京城中卧虎藏龍,世家子弟遍地走,也不是人人都能喊出名號的。」

普通的打架鬥毆也便罷了,清平世界,打死人的事例可不怎麼常見。

大家越發怕起來,「阿彌陀佛,誰家女兒若是嫁他,不被他家的姐姐們七大姑八大姨們磋磨死,也得被許九霸一掌拍死!也不知最後哪個倒了血霉的,被那起不疼愛女兒的家長送去那不要命的去處,損了小命去!」

閑話二字,杜撰的多,真實的少,聽聽也就過了。

史秸聽着耳旁風,眼睛卻瞅著夫人小姐們身上的服飾佩戴。旁人如何得知,那引領着裝風潮的錦繡閣有她半分乾股呢。每季出幾款流行服飾圖樣,很花不了她幾分功夫,卻能得到報酬和半分乾股紅利,悄悄充盈她的荷包,何樂而不為。

只可惜她是未婚少女,家中教條,縱然有千百種想法,也無計可施。就這乾股,也是冒了極大風險。要不是有一對附庸風雅不管紅塵俗世的父母,她可沒那麼容易辦成此事。

如今錦繡閣漸成氣候,在隆縣小有名氣,她分的紅利也變得多了起來。史秸微微一笑,手有餘糧心中不慌,有了錢她的自主度就會高一些,雖然不可能遊走江湖,至少不會因租子收不齊或者災荒年生吃不起飯了。

暗度陳倉才得百十兩銀子,再想做什麼驚天偉業,委實不可能。成日家在後院一畝三分地里消磨時間,等著父母擇一男子成婚,這輩子大概就這麼過了。她倒是有很多新奇想法主意,可惜英雄無用武之地,只能囿於閨閣,在限制範圍內做些想做的事。

既來之則安之,最近淘到一套醫書,細細探究起來,倒是有幾分意趣……

「許夫人運氣不錯,終是心想事成,生個霸王龍又怎的,至少還有。有的人就沒那麼有福氣了,生再多,也生不出一個兒子來。」

這話題怎麼還沒結束呀。

史秸聽多了這種言語,可懶得在這種事上花心神,她有點想出去透透氣。這麼多人嘰嘰喳喳的,又悶氣又聒噪,還不如找個安靜所在,回味一遍新學的醫理知識。

史秸能無視閑言碎語,她的姐姐妹妹們可不幹了。史家女孩兒都是硬氣不怕人的性格,甭管什麼場合,只要佔了理,就敢當面懟回去,其風骨頗得數次因為直言納諫差點被砍頭的老御史真傳。

大姐史秋直白地道:「敢問姑娘是在指桑罵槐?」

二姐史秄道:「顯而易見的,大姐還用問?」

三姐史秿和五妹史秷性格綿軟些,說出的話卻辛辣,「姑娘如此深諳含沙射影術,可謂我縣婦德之光。」

留作招贅的小妹史穠更是一個炮仗,指著人家的臉道:「敢不敢指名道姓地說!?人家生兒生女干你何事,要你管到人家父母房裏去。」

一席話說得那小姑娘面紅耳赤。指桑罵槐是女人常用手段,但少有指著人鼻子反問的。誰不想留個賢惠的好名聲,未婚小姐焉敢這麼直白地說話出頭。史家姑娘愣頭青一般,挑破了當眾鬧起來,真是少有現象。

「你,你們史家好家風!仗着人多勢眾,合起伙來欺負我!我要告我娘去!」

十歲的史穠抬起下巴,鄙夷地道:「又不是三歲小孩兒,有事就找家長告狀!有膽子挑事,有本事承擔後果呀!」

其他小姑娘們玩得熟,自成小團體,紛紛幫腔道:「人家又沒指名道姓,你們自己上綱上線,非要往自己頭上套,怪誰去?!姐姐妹妹一堆人欺負人家一個,是顯擺你家女兒生得多嗎?」

這話比先前的更難聽。

史穠怒道:「我家女兒多,你家沒女兒?女兒多不多礙你們什麼事,既然那麼嫌棄女兒,你們倒是莫出生呀!」

「誰嫌棄女兒了?聽風便是雨,人家說的王二麻子家,你非要自認是李四家,怪誰?自己多心敏感要安自己頭上的!」

史秋道:「諸位紅口白牙,好是會說。我們是多心敏感,你們不多心敏感,那我們姐妹說我們姐妹的,你們又往自己頭上套什麼?我們也並沒有指名道姓說誰去。」

「你當我們瞎的呀,手指都指我們鼻子罵了,還沒說我們!?你得跟我們道歉,這樣的行為太不禮貌了!」

史穠跳起來,「想得美!明明是她有錯在先!」

「你不道歉以後我們就不理你們史家姑娘,傳出了名聲,看誰還敢和你們家結親!」

史穠叉腰道:「你們欺負人,難道我們還怕你們不成?我史家一向仗義執言,從不怕和惡勢力做鬥爭!當年我祖父在朝堂都沒怕過誰,我們還會怕誰去?有膽來,出去分辨看誰對誰錯!」

尋常口角沒什麼,但說到什麼朝堂,眾閨秀不由有點怯了。小地方沒見過世面的女孩子,能懂什麼朝堂,反駁倒是能反駁,可下意識地就想迴避政治,不想給家中招禍。

「拉大虎扯大旗!說得那麼振振有詞,好像你祖父今早還在金鑾殿慷慨激昂,指點江山似的。別忘了,如今你家只是前御史家!早就不在朝中了,好意思說什麼朝中話。」

秋、秄、秿、秷、穠五女又羞又怒,「你!」

閨閣之中哪有什麼黑白對錯,講道理的一向是權勢和人情趨向。就算最後分辨清了又能怎樣,失了人心難免被人孤立,以後還怎麼走動。

況且人家說的實話,不在其位,不謀其政,史家人的確該醒醒了。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御史家的四姑娘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台言古言 御史家的四姑娘
上一章下一章

第2章 口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