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我長發及腰身

待我長發及腰身

修染用諸愛芳送給他的那一百貫交鈔,利用在衙門為官的朋友,不幾天就狠賺了一筆。加上起先的一百貫交鈔,他現在可就有了三百兩銀子的資本。這數百兩紋銀,在當時那個年代,可是一個不小的數目。有了銀子,修染的心裏就有了底氣,他立刻把此事用一張小紙條傳送給了清婉,並詢問她何時可以與自己遠走高飛。

【一】《夏意》蘇舜欽.詩

別院深深夏簟清,

石榴開遍透簾明;

樹陰滿地日當午,

夢覺流鶯時一聲。

這幾天,修染一直待在自己的住處,急切地等待着清婉的迴音。

小院幽深寂靜,修染愜意地躺在竹席上,渾身的清爽;窗外的石榴花盛開,透過垂掛的竹簾,映紅了屋裏的虛堂;濃密的樹陰,隔斷了暑氣的侵擾。心情愉悅的趙修染,不一會兒就進入了夢鄉。

正值晌午,他一覺醒來。忽然,耳邊傳來了笛聲,似黃鶯兒斷續的啼唱——那是清婉告訴他明天就與他私奔的明確信號。

修染「忽地」爬起床來,趕緊來到清婉家的牆外做了回應。心想:就要走了,也許再也回不了大都了。要不然回家一趟,告個別?但又一想,還是算了吧!反正繼母也不是自己的親娘;平日裏,兩個同父異母的哥哥對自己也不算太好;只有繼母所生的小妹淑嫻,還對自己有情有義的。不過,她也「及笄」,已訂婚刑部侍郎孫應麟家的長孫,明年就準備迎娶……如果回去,弄得兄妹倆眼淚汪汪的。萬一露出了什麼破綻,豈不壞了自己的大事?還不如回屋躺在床上,養精蓄銳,以待明天更有精力攜家帶口,遠走他鄉。

【二】《盼兒歸》佚名

昨日窗前雪,今朝聞雨聲;

羸病盼兒歸,花落有幾回?

清婉發完了信息,並得到了修染的回應,便放心地回到自己的秀樓,收拾著即將帶走的貴重物品。

忽然,丫鬟采婗帶着娘家的小僕急匆匆地跑上樓來。

小僕一見小姐,便大哭道:「夫人不行了,叫小姐趕快回去……」

清婉一聽,一屁股癱坐在椅子上。

采婗趕緊扶起清婉,小僕也過去幫忙,連扶帶拖地把清婉好不容易帶下了樓去。走到庭院,恰巧碰上婆婆也要跟着去看望即將離世的娘家嫂嫂。

婆婆於璐是清婉的小姑母。在清婉母親結婚的時候,於璐尚還年幼,據說剛剛學會走路。祖母去世后,便由清婉母親把於璐拉扯成人。因此,姑嫂倆的感情一直很好。當清婉即將出醜的當口,還是於璐說服小姑父甄友乾把清婉迎進家門做了自己兒媳的。

清婉婆媳倆一起上了娘家派來接她們的馬車。車夫揮鞭直馳,奔向於家的官邸。

一到娘家,清婉娘卻先見了自己的小姑子於璐。姑嫂倆在屋子裏談了很長時間。於璐含淚出來后,母親才把清婉叫進了自己的房間。

母親憔悴地躺在床榻上,淚水在她那乾燥的臉上,留下彎彎曲曲的痕迹。清婉的心,一下子有了一種到處漏風的感覺。

母親抬起無力的手向女兒伸來,清婉趕緊撲過去,一下子握住了,趴在母親的床前,痛哭不止。

母親用手輕輕地撫摸著女兒的臉,說道:

「下雪的時候,娘把你嫁了出去;下着雨,娘又喚你回來。

女人來到世上,有太多的艱難和無奈……那件事,髒了娘的身子,也讓我失去了貞節,無顏苟活於世……

我本欲自裁殉節,但顧及你的弟弟,才打消了此等念頭……你弟尚幼,娘怎能讓他垂髫之年便缺了教養?

可惜,老天非要索我命去。

死,對於娘來說,並不可怕!因為,我的心是乾淨的……好歹,我死後,會進入天堂……只有那些紅杏出牆,內心骯髒的女子,才會下到地獄……

我,『質本潔來還潔去』……當死亡到來之時,讓自己的靈魂保持美麗,才有臉回到天堂……

雖然,我把你嫁給了你的表弟……他乃幼童,你很不情願……但娘又能如何?誰叫咱,生不逢時,遭遇了不幸之事呢!我知道你喜歡你的表哥修染……」

一提及修染表哥,清婉的心裏波動了一下,心想:母親是怎麼知道的?

母親又說:

「但是,貞節對於任何一個家族來說,都會看得比生命還重?哪個大戶人家,願意娶失貞的女子過門?婉兒啊,不要埋怨為娘,這都是你的命啊!

其實,你靜下心來想一想——最喜歡的,不一定是最好的;最好的,不一定最合適於你;最合適你的,才是最應該珍惜的……」

母親說這些話的時候,顯得異常坦然。那種死之前的平靜,讓清婉感到有一絲絲地恐懼。

母親又幽幽地囑託道:

「我走後,你爹若有良心,或許能為我『齊衰』個一年半載的……但他總歸是要續弦的……你也知道,你爹早在外有了外室,也就是你的姑婆甄氏[1]。

甄氏並非善類……何況,她與你爹所生的,你那個大弟弟又是長子……等她過了門,豈能容下你的幼弟?

娘的意思,等我走後,你把你弟接到你的家裏,教育他,撫養他,讓他有個出息……你婆婆那裏,不必多慮……剛才,我和她已經談妥了……」

清婉擔心地問道:「我公爹和甄姨娘是親兄胞妹,他們會不會沆瀣一氣?」

母親說:「你出嫁時,陪嫁的那一半家產里有撫養你弟弟的一份……你公爹不會太多地為難於你……」

清婉輕聲問道:「公爹是個貪財的人,他會不會獨吞我的陪嫁?」

母親從枕頭底下拿出了一個信封,說道:「這是一份協議書,上面有明確的說法。不過……」母親嘆息了一聲,「『人為財死,鳥為食亡。』協議書對於背信棄義的人來說,只是廢紙一張。」

清婉說:「娘也覺得公爹不甚可靠?」

「人心隔肚皮,誰又能看得透?」母親又道,「佛說,『錢財乃身外之物』……娘對他們沒有太多的奢望……只要求你,能保住你弟弟的命就好……婉兒啊,你能答應娘么?」

清婉默默地點了點頭。

母親笑了,說道:「如此,娘死了,也就瞑目了……」

第二天的未時,柳白氏離開了人世。

————————————

註釋

[1]甄氏

甄氏名曰甄環,她是四川人,是甄友乾的胞妹。

當年,友乾的伯父在京城做官。有一天,他突然記起侄女甄環到了「碧玉年華」,甄環自幼美貌,到如今一定是出落成一個絕代佳人了。他隨即寫了一封家書,讓侄子友乾帶甄環進京。他要瞅准了機會獻給成宗皇帝,為自己的前途鋪一條光明大道。誰知,春節剛過,成宗病亡。為爭奪皇位,愛育黎拔力八達發動了「大都政變」。友乾的伯父在這次政變當中被殺死了,而到達京都的甄氏兄妹,只能流落街頭。

不願落入紅塵的甄環便商議哥哥,開墾了幾畝荒田維持生計。

大都的夏天,異常炎熱。在郊外勞作的人們是最易因中暑而病倒的。一天,身體本就瘦弱的甄友乾竟暈倒在自家的田地旁邊,甄環急忙拿起提前準備的湯藥給他服下。

太醫於延年正巧下班路過此地,便下了轎子詢問:「這位娘子,你的丈夫如此地痛苦不堪,是哪兒不舒服呀?」

甄環見於延年把自己當成了哥哥的媳婦,便回頭說道:「這位大人,您啥眼神,我有那麼老么?」

延年這才看清甄環是一個漂亮的美少女,便趕緊施禮:「失禮,失禮,小姐莫怪!」

甄環進一步說:「他是我哥,為了一家人的生計,天天頂着烈日收麥子,種高粱……六、七天前哥哥便累倒了,以至於病成現在這副模樣。」

「既然病了,幹嘛還讓你哥來地里幹活?」

「再不種上高粱,怕要過了時節了。我一個人來此種植,哥哥又不放心,非要來地里與我作伴。」

「請過郎中醫治了嗎?」

「請過。村子裏的郎中說,我哥瘦成這個樣子,是患了虛勞病,要多吃補藥。便照他的方子抓了幾劑葯煎服。這不,我還把葯給哥哥帶到了田頭。」

延年把藥罐拿起來端詳后,說道:「恐怕,你哥哥吃了這葯也沒有什麼好轉吧!」

「可不是呢,沒有一點兒好轉,而且越來越重……若是哥哥有個三長兩短,留下我一個人可如何是好?」甄環說着便抽泣起來。

「別急,別急,告訴我,你哥還有哪些不舒服的地方?」

有如此年輕英俊的官員對自己關心,甄環便一時激動而語塞,連話也說不出來了,只顧著在旁邊掉眼淚。

於延年只好親自問了她哥哥好大一會兒,才從他那有氣無力的回答中得知,其癥狀是:腹瀉,小便赤,四肢疲憊,連舉手之力也沒有;汗多,口渴;摸摸他的額頭,還有點發熱。

延年又給他診了診脈,得知雙手六部的脈象都很虛微,一下子就明白了。知道甄友乾是被人誤診了,他患的並不是虛勞病,而是由飲食不周和在高溫下勞累過度而引起的夏月中暑。

於是,延年對甄環說:「小姐,快別哭了,你哥哥的病不難治,我給你開兩劑處方即可。」

甄環問:「您也會醫?」

延年笑道:「我本就是太醫么!吃了我的葯,你哥哥很快就會好的!只是要勸說你哥,今後不要在這烈日下勞累過度才好。」

友乾卻說:「那,我們的莊稼地咋辦?若再不耕種,怕是要耽擱了。」

延年說道:「你只管養病,明天我派幾個人來幫你種上。」

甄環一聽,就破涕為笑了。

只見於延年提筆開了兩劑由黃芪、人蔘、炒白朮、蒼朮、炒神曲、麥炒青皮、陳皮、灸甘草、麥冬、五味子、酒洗當歸、酒炒黃柏、澤瀉、升麻、葛根、生薑、大棗等十七味葯料組成的清暑益氣湯,遞給了甄環。

甄環看着長長的一列藥名,愁眉苦臉地問:「這得花多少錢呀!」

延年又從懷裏取出了一張2貫的交鈔遞給了甄環,甄環報以嫵媚地微笑。

第二天,於延年親自帶領着七八個壯漢,很快便給甄環種上了一大片高粱地。

從此,甄環便經常來高粱地里,說是除草,其實在等延年從此經過。她是讓延年的英俊和暖心給勾走了魂魄,心想:哪怕每天只遠遠地看他一眼也好!

於延年照常是按時上下班,每天都從甄環高粱地南邊的大路上經過一個來回。

過了一個月,於延年的四抬大官轎不見了,換成了一匹高頭大馬用來獨行。當紅高粱長到沒過馬頭的時候,於延年便騎馬走到甄環的身邊,抱起她走進了高粱地的深處……

很快,甄環便有了身孕。甄友乾逼迫於延年把妹妹娶回家,可於延年的正妻白氏哪肯同意,白氏跟延年大鬧了一場。

於延年又來商議甄環,說給甄環在外設一外室。甄環怒斥道,我本也是大家閨秀,不是什麼青樓女子,豈能屈居外室?

眼看着肚子一天天見大,在於延年一再懇求下,甄環說:「我的哥哥,已是而立之年,為了照顧我這個妹妹,就耽擱了娶妻。我哥本就體弱,我要是一走,誰來照顧他的生活?如果,你能讓你的小妹嫁給我哥,我就勉強屈居外室。」

延年為難道:「可我家小妹,年僅十三,你哥哥都三十了,他倆豈能般配?」

「我哥不嫌你妹小!」

聽甄環這麼說,於延年只好照辦。

(1)大都政變

大德九年(1305年)十二月,元成宗的獨子皇太子德壽病死。元成宗多病,皇后伯牙吾氏卜魯罕參予政事。大德十年,成宗將其兄答剌麻八剌的遺孀弘吉剌氏答己和兒其子愛育黎拔力八達貶到懷孟路。

大德十一年正月,成宗鐵穆耳死於玉德殿,年僅42歲。因皇太子德壽早亡,皇位空懸,因此成宗之死引發了一系列宮廷流血衝突。鐵穆耳兄弟答剌麻八剌的次子愛育黎拔力八達與母親答已於二月到達京師,並與中書省右丞相哈剌哈孫取得聯繫。為搶在三月三日卜魯罕皇后稱制前先舉事,他們於三月二日率兵入宮,發動政變,斬支持立世祖之孫阿難答為帝的左丞相阿忽台,擒阿難答,愛育黎拔力八達稱監國。

此時,其兄海山正揮軍南下。三月初,海山到達和林,他不滿愛育黎拔力八達自稱監國。札魯忽赤阿沙不花到野馬川向海山解釋。五月,愛育黎拔力八達與母答已北迎海山,會於上都,決議擁海山為帝,並誅殺阿難答,廢卜魯罕皇后。

二十一日,蒙古諸王集會於上都大安閣,廢卜魯罕出居東安州,賜死。將阿難答、明裏帖木兒押到上都處死。推舉海山在上都即皇帝位,即元武宗。這次聚會,史稱「大都政變」。

元武宗以皇弟愛育黎拔力八達為皇太子,作為皇位繼承人。以答謝愛育黎拔力八達,約定愛育黎拔力八達死後,再傳位給元武宗的兒子和世,史稱「武仁之約」。

(2)元武宗孛兒只斤.海山(1281年—1311年)

元朝第三位皇帝,蒙古帝國第七任大汗(1307年—1311年在位)。元世祖忽必烈的曾孫、裕宗真金之孫、順宗答剌麻八剌之子、成宗鐵穆耳之侄。母親是昭獻元聖皇后答己,弟弟是仁宗愛育黎拔力八達。

海山早年在宮中受過一定程度的儒學教育,1299年受命出鎮漠北,平息「海都之亂」。1304年,被封為懷寧王。

海山在位不足四年,卻實施了許多改革。他標榜「溥從寬大」,大範圍地封官賞賜,在中書省外另立尚書省,興建元中都,推行理財政策,發行「至大銀鈔」和「至大通寶」,強化海運,增課賦稅。文化上,在崇信藏傳佛教的同時延續宗教自由政策,並加封孔子為「大成至聖文宣王」。1311年初,海山駕崩於大都,皇太子愛育黎拔力八達繼位為元仁宗,海山的所有改革措施未收成效便戛然而止。

仁宗死後,並沒有傳給武宗的兒子,而是傳位給自己的兒子元英宗。

(3)海都之亂

海都之亂是元世祖至元五年(1268年)至元成宗大德十年(1306年)元朝西北宗王海都聯合其他藩王發動的叛亂事件。至元六年(1268年),海都、八剌和欽察汗國君王在塔拉斯河會盟,公開反對忽必烈和伊兒汗國,並商議以海都為盟主。會盟各王指稱忽必烈汗已經被漢族同化,言明要對忽必烈用兵以恢復蒙古人的游牧本性。

次年,忽必烈以那木罕為將,在別失八里擊敗海都。至元十二年(1275年),忽必烈再遣安童輔佐那木罕西征。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海都等同東部乃顏聯絡,乘忽必烈率領元軍主力東去平叛的機會,一度發兵佔領和林,但不久即退出。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元世祖以74歲高齡親征,前後五年,最後海都敗死。一直到元成宗大德十年(1306年),海都之子察八兒投降,西北諸王的叛亂才最終被平定。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嘆流水兮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台言古言 嘆流水兮
上一章下一章

待我長發及腰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