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都不能少

一個都不能少

一個都不能少

就在政治家和軍方首腦為了戰與不戰糾纏不休的時候,日本陸海軍的參謀人員已經在為未來的戰爭做着積極的籌備。11月5日,大本營綜合陸海軍意見,制定了《關於促進對美、英、荷戰爭的草案》,這一方案在11月15日的大本營和政府聯絡會議上獲得通過。方案規定:戰爭的要領是帝國應實行閃電戰,摧毀美、英、荷在東亞及南太平洋地區的根據地,確立戰略上的優勢地位,確保重要資源地區和主要交通線,形成長期自給自足之有利態勢,同時用盡一切手段引誘美海軍主力適時加以殲滅。

至於為何將美、英、荷全部列為下一步的作戰敵手,日本內部也經過了長時間的爭論。日本南方作戰的終極目標是荷屬東印度,如果以武力直取這一目標,其前進道路上的障礙就是兩翼的菲律賓和馬來亞,屁股後面還有個香港。香港處於日軍的包圍之中,還好說一點。馬尼拉和新加坡卻不容小覷,分別是美國和英國在遠東最重要的軍事基地。如果不和英、美作戰,當然是好,但是荷蘭敗亡之後,荷蘭政府已流亡倫敦,英、荷已形成不可分割的一體。對荷蘭作戰,也就是同時對英國作戰,所以英國的屬地都必須列入作戰範圍,再說那些地方的資源也非常豐富。剩下的就是考慮美國與英國、荷蘭之間的關係,以確定是否把菲律賓列入南方作戰的範圍。

1940年7月,在制定《適應世界形勢演變的時局處理綱要》時,日本軍部的出發點還是以美、英分離為前提。當時政府和大本營的考慮是,敦刻爾克大撤退後的英國本土岌岌可危,日本如果對英國動武,美國未必會為英國火中取栗。

隨着歐洲戰局的進展,美、英的關係也越來越親密,美國開始不遺餘力地援助英國,日本陸海軍因此產生重大分歧。大本營海軍部認為英美關係是密不可分的,在對南方行使武力時必須將菲律賓包括在內。而陸軍的見識明顯就差一點,認為打英國和美國不一定會參與進來,儘可能別惹美國這個瘟神,不贊成同時對菲律賓行使武力。

海軍認為陸軍的想法絕對是一廂情願,理由如下:

一、假如拋開菲律賓進行南方作戰,勢必要遭到以菲律賓為基地的美軍之側擊,南進的日軍陸海軍時刻處於危險之中,此乃兵家之大忌也。

二、確保爪哇、蘇門答臘、婆羅洲等南方資源地帶同日本本土之間的海上交通,對於未來的持續作戰是絕對必要的,日本必須通過這裏將南洋掠奪的石油和各種物資運回本土,菲律賓對這一海上生命線是致命的威脅。

三、再進一步說,為便於南方作戰的順利實施,把菲律賓作為作戰中間基地和補給基地是非常必要的。

到1941年春天,隨着日美關係的不斷惡化,特別是日軍進駐法屬印度支那后美國做出的過度反應,大本營陸軍部逐漸意識到,要想讓美國置身事外好像已不可能。南方地區同樣也是美國橡膠、錫等戰略物資的主要來源地,日軍佔領新加坡和荷屬東印度對菲律賓也造成了重大威脅,美國不參戰也可能導致全面喪失對中國問題的發言權,因此羅斯福絕不會隔岸觀火。不攻擊菲律賓也許能讓美國暫時不介入戰爭,但容許美國在西太平洋保留這樣一個巨大的軍事基地,等到其增援兵力到達后,將會對日軍的繼續作戰產生致命的影響,日軍連先發制人的機會也喪失了。既然如此,索性一不做,二不休,連你也一起幹掉。陸海軍的意見終於取得了統一。美、英、荷於1941年4月21日在新加坡召開的聯合軍事會議,更加堅定了日本將其作為一個進攻整體的決心。因此,在9月6日御前會議上通過的《帝國國策實施要領》中,美、英、荷已經成為一個整體。

要說這日本陸海軍是故意抬杠,一點也不為過。在攻佔南方地區的次序上,雙方又開始爭執不休。海軍主張向右迂迴從菲律賓方面向婆羅洲、爪哇、蘇門答臘再到馬來亞,陸軍主張向左迂迴從馬來亞方面向蘇門答臘、爪哇、婆羅洲再到菲律賓。最後商定的結果是都別迂迴了,對菲律賓、馬來亞兩方面同時進行奇襲,最後在荷屬東印度會合。當然,經過山本大將的據理力爭,突襲目標中加上了珍珠港。

歐洲的戰爭爆發之前,日本陸軍參謀本部一直未着眼於未來打大戰,戰鬥行動一直局限於亞洲大陸。隨着英、法相繼捲入戰爭以及《三國同盟條約》的簽訂,1940年年末,日本陸軍統帥部開始着手制訂對美、英、荷的作戰計劃。最初制訂的僅僅是對馬來亞、菲律賓等地的區域性作戰計劃,1941年4月改為制訂綜合作戰計劃。在此期間,陸海軍統帥部的作戰參謀之間,始終保持着緊密聯繫。到了1941年8月,陸海軍已基本完成了各自作戰計劃的制訂。

早於戰爭計劃的戰爭準備早已展開。8月15日,日本聯合艦隊下令於10月上旬達到實戰所需的戰鬥能力,根據要求,海軍徵用商船265艘,總噸位112萬噸。9月18日,陸軍發佈南方作戰的預備命令,陸軍先後6次(5次在9月、1次在10月3日)宣佈成立臨時部隊番號以及向南調兵的計劃,預定參戰部隊開始向中國的南部、中國台灣、中國海南島、帕勞群島、法屬印度支那等地區集結。同時在上述區域建立航空和海運基地,加緊對作戰物資的儲備。

1941年10月,隨着空降部隊的建立,日軍開始了以佔領巨港、峇里巴板等油田及煉油設施為目標的針對性軍事訓練。為了防止敵軍在逃跑前破壞油田及相關設施,在荷屬東印度作戰中,日本將首次使用傘兵突襲。

對於未來的作戰,日本可謂是未雨綢繆。陸軍參謀本部自1940年就開始組織力量對南方一些用兵要地進行實地考察,搜集軍事情報。至開戰前的這一段時期,從菲律賓到馬來半島,從馬尼拉到新加坡,從關島到緬甸,佈滿了日本陸海軍派出的間諜。他們以商人、遊客或者外交官的身份對當地的防務、機場、交通、橋樑、登陸海灘等進行考察,尋找當地潛在的合作者。英國、荷蘭在這些地區的殖民統治不得人心,菲律賓也一直在與美國鬧獨立,所以這些情報人員得到了當地日僑和土著居民的大力幫助和支持。他們獲得的寶貴信息源源不斷地彙集到東京大本營。

舉例說明。1940年夏天,陸軍參謀本部作戰參謀國武輝人少佐以外交官的身份進入馬來半島,重點對英國遠東最大的軍事基地新加坡進行考察。國武少佐經過實地考察后發現,新加坡這個島嶼與馬來半島頂端只有一條約1000米長的堤壩相連。這座號稱東方直布羅陀的軍事要塞,從海上進攻的確是困難重重,但若從陸上進行包抄,也就是從北面進攻的話,就能免去不少麻煩。國輝少佐還發現,儘管從地圖上看從泰國邊界到新加坡只有五六條河流,但實際上大小河流有250條之多。如果守軍在後退時炸掉橋樑,就會極大地遲滯日軍的進攻速度。在選擇登陸地點和制訂具體作戰計劃時,這些因素都給予充分的考慮。後來在實戰中,日本選擇不斷在守軍的後方登陸,導致英軍的連續潰敗。

1940年10月12日,陸軍參謀總部對位於上海附近地區的第五師團下達了實施登陸作戰訓練的命令。12月6日,在中國華南地區的日軍近衛師團、第十八師團、第四十八師團也根據參謀總部的命令開展了適應熱帶地區作戰的軍事演習。

接着,1940年12月中旬,日軍在台灣成立了專門研究南方作戰的中心機構——「台灣軍」戰術部,部長由林義秀大佐擔任,但真正的推動力來自赫赫有名的豺狼參謀辻政信。戰術部負責對各兵種部隊在南方作戰中的戰鬥、裝備、軍需、給養、衛生防疫、海岸地形、潮水漲落等事項進行研究。

1941年6月,由「台灣軍」戰術部主持,以步兵一個大隊、炮兵一個中隊為骨幹的演習部隊在海南島舉行了登陸之後的熱帶地區長距離機動演習。為了檢驗士兵在熱帶炎熱環境下的生存能力,辻政信把全副武裝的士兵裝入悶熱潮濕的船艙,讓他們三人擠一張榻榻米,在近50攝氏度的高溫下,只允許士兵喝少量的水,就這樣關了整整一個星期。這些骨瘦如柴的士兵在如此惡劣的條件下,攜帶着馬匹和裝備,成功在開闊的海灘上登陸。演習環繞海南島一周,行程1000公里,相當於從泰國南部登陸到新加坡的機動距離。辻政信中佐根據這次演習的研究結果編寫了名為「熱帶叢林作戰戰務必讀」的實戰指南,在開戰前分發給參加南方作戰的全體官兵。

在此之前的1941年3月,陸軍統帥部在九州島也進行過一次參謀旅行演習,對有關參戰部隊的主要參謀人員進行關於登陸作戰的戰前訓練。接着,自3月下旬至4月上旬,在大本營主持下,開展了以攻佔新加坡為目標的大規模的陸、海、空聯合演習。由在上海專門接受登陸作戰訓練的第五師團、駐滿洲的第五飛行集團及聯合艦隊一部組成演習部隊。演習方案是由長江口舟山群島出發的登陸作戰部隊在海空軍掩護下,一面摧毀敵海空部隊的阻擊,一面通過中國東海在北九州進行登陸,最終攻佔佐世保海軍要塞。這次演習的總指揮就是後來出任第十六軍司令官,負責荷屬東印度作戰的今村均陸軍中將。

為了使登陸作戰和熱帶地區作戰得以順利進行,參謀本部對投入南方作戰的地面部隊匆忙進行了裝備的改進。準備在泰國南部登陸向新加坡突進的第五師團,以及準備在仁牙因灣登陸向馬尼拉進攻的第四十八師團等部隊,改編為包括部分車輛、自行車在內的機械化部隊,增強了部隊的機動性。

1941年9月11日,以軍令部總長永野修身和聯合艦隊司令長官山本五十六為首的海軍將佐200餘人,在海軍大學開展了歷時4天的圖上軍演。軍演包含南方作戰的各個區域作戰,其中也包括只有極個別要人參加的奇襲珍珠港計劃。10月1日,陸軍參謀總長杉山元和負責南方作戰的寺內壽一在陸軍大學主持了陸軍南方作戰為期5天的圖上演習,參加演習的包括準備參加南方作戰而組建的各軍參謀長、主要參謀以及參謀本部的作戰幕僚。

10月4日,主要負責南方作戰空中掩護的聯合艦隊陸基航空兵——第十一航空艦隊也在九州進行了南方作戰空中作戰的圖上軍演。

到10月底,大本營陸海軍部分別批准了各自的作戰計劃,杉山參謀總長和永野軍令部總長分別於11月3日和5日將作戰計劃上奏天皇,11月5日天皇正式批准了陸海軍的作戰計劃。

就在天皇批准作戰計劃的同一天,負責南方作戰的南方軍宣告成立,成為繼中國派遣軍、關東軍之後第三個大型戰區性突擊軍團。11月6日,大本營公佈了南方作戰各部隊作戰序列以及實施南方作戰的準備命令。

南方軍總司令官:寺內壽一陸軍大將。

參謀長:塚田攻陸軍中將(前參謀次長,其次長職務已由田邊盛武陸軍中將接任)。

第十四軍司令官:本間雅晴陸軍中將。

第十五軍司令官:飯田祥二郎陸軍中將。

第十六軍司令官:今村均陸軍中將。

第二十五軍司令官:山下奉文陸軍中將。

南方軍司令部直屬部隊:第二十一師團、第二十一獨立混成旅團、第四獨立聯隊。

參加南方作戰的第三飛行集團集結在中國南部和法屬印度支那北部,佯裝進行昆明作戰,然後於開戰前夕迅速轉移至法屬印度支那南部各基地,為第二十五軍先遣兵團提供空中掩護。第五飛行集團和第二十一獨立飛行隊在台灣南部,配合海軍第十一航空艦隊先發制人,摧毀美軍北緯16度以北的呂宋島空軍基地和戰機,為第十四軍在菲律賓的作戰提供掩護。

第四師團和南海支隊作為特遣隊和預備隊先後劃歸南方軍直接指揮。

參加南方作戰的還有駐中國廣東的中國派遣軍第二十三軍,司令官就是曾當着何應欽的面隨地撒尿的酒井隆陸軍中將,其麾下第三十八師團將參加香港作戰。

確切地說,南方軍並不是一支新軍,所部基本抽自其他戰區的精銳兵團。來自中國派遣軍的部隊大多已有4年乃至更長時間的實戰經驗,特別是赫赫有名的第五師團擅長登陸作戰,中日戰爭以來,轉戰各地,歷經百役。原屬關東軍的第五飛行集團,參加過諾門坎戰役。為了儘快達成戰爭任務,南方軍編製內破天荒出現了9個坦克聯隊。放在蘇、德、美等軍事強國,這根本不算什麼,但放在日本,就相當於下了血本,要知道,日本陸軍總共才有15個坦克聯隊。

南方作戰涉及區域的陸地面積超過400萬平方公里,是日本本土的12倍。涉及人口約1.5億。南方作戰總稱為「あ號作戦」,作戰計劃主要內容如下。

以海軍第一航空戰隊、第二航空戰隊、第五航空戰隊為主力的機動部隊對瓦胡島珍珠港內的美國太平洋艦隊發動奇襲,一舉殲滅美國太平洋艦隊主力。

奇襲珍珠港的同時,在菲律賓與馬來亞兩個方向同時發動進攻。

在攻克菲律賓和馬來亞之後,接下來的目標分別是婆羅洲、蘇拉威西、蘇門答臘等要地,最終目標為爪哇島。

此外,攻下香港、關島、俾斯麥群島、帝汶島等地,掃清外圍。在開戰初期,也於泰國境內進駐大批軍力,視戰局進展情況進攻英屬緬甸,在構成日軍防線堅固右翼的同時,徹底切斷中國抗日戰場的補給線,促使蔣政權早日屈服。

緬甸被列入第二批重點進攻目標還有一個原因,除了荷屬東印度之外,這裏也有日本人急需的石油。

陸軍作戰任務細分到各個戰區。

「M作戰」:攻取目標為菲律賓,任務執行者第十四軍,下轄第十六師團、第四十八師團、第六十五旅團,集結地為馬公、帕勞、奄美大島、高雄和基隆。戰役計劃於1941年12月7日當天展開。

「E作戰」:攻取目標為馬來半島和新加坡,任務執行者第二十五軍,下轄近衛師團、第五師團、第十八師團、第五十六師團,集結地為海南島三亞。戰役計劃於1941年12月7日展開。

「H作戰」:攻取目標荷屬東印度,任務執行者第十六軍,下轄部隊第二師團。隨着香港和菲律賓戰事結束,將第三十八師團及第四十八師團從香港和菲律賓戰場抽調過來充實該軍。戰役計劃於1942年1月11日展開。

「G作戰」:攻取目標關島,任務執行者南海支隊及第四艦隊所屬海軍陸戰隊。戰役計劃於1941年12月10日展開。

「B作戰」:攻取目標英屬婆羅洲,任務執行者第十六軍第五十六師團,戰役計劃於1942年1月11日展開。

「C作戰」:攻取目標香港,任務執行者第二十三軍第三十八師團,戰役計劃於1941年12月9日展開。

「R作戰」:攻取目標威克島和俾斯麥群島的拉包爾,任務執行者南海支隊。戰役預計於1942年1月23日展開。攻佔拉包爾的目的在於掩護日本海軍在中太平洋最重要的海空基地特魯克。

好戲在後頭,重頭戲就是襲擊珍珠港的「Z作戰」,全部由海軍組成,戰役計劃於1941年12月7日最先展開。

陸海軍統帥部根據幾次圖上演習,對攻佔南方相關地區的進程做出如下估計:佔領香港約20天,佔領馬尼拉約50天,佔領新加坡約100天,而爪哇島大約150天即能攻克。最大的不確定因素在珍珠港!

以兵力而言,日本人自認為擁有絕對優勢,其海空兵力比起西方盟國在西太平洋的兵力較多,也較好,自信能確保取得制海權和制空權。海軍為南方作戰與襲擊珍珠港投下了幾乎全部兵力。準備用於南進的陸軍雖只有11個師團,戰鬥兵員不到25萬人,連同後勤部隊總數約40萬人,但都是從中國戰場和本土調集的精銳部隊,僅從中國關內抽調的就有6個師團。這些部隊人員素質和訓練水平很高。

同盟軍人數較不準確,戰爭前夕,估計英軍在香港有11000人,在馬來亞有88000人,在緬甸有35000人,合計134000人;菲律賓群島共有美軍31000人、菲律賓軍約110000人;荷蘭有正規軍25000人、民兵40000人。雖然在人數上盟軍還稍佔上風,但是因為日本能夠取得制空權和制海權,常常會造成數量上的局部優勢,特別在兩棲登陸、叢林戰和夜襲方面更具優勢。而盟軍在該地區的地面兵力雖人數眾多,但國籍各異,分散極廣,作為軍官的白人與當地人士兵之間缺少精神上的團結,美、英、荷、中四國也很難發揮出協同作戰的能力。盟軍裝備低劣,對於當地那些部隊來說,唯一幹得不錯的動作就是敬禮,除少數美英部隊以外,幾乎不堪一擊。

由於從中國關內抽調了大量兵力,日本大本營陸軍部電令中國派遣軍總司令官畑俊六陸軍大將,實施南方作戰期間,在中國關內暫取守勢。

日本海軍已於1941年9月1日改行戰時編製,因此無須像陸軍那樣新編作戰部隊。為配合陸軍對上述地區的攻擊,海軍作戰的具體部署如下。

一、以六艘航空母艦為主的機動部隊襲擊美國太平洋艦隊,之後返回基地休整。而後負責保衛南洋諸島或支援南方作戰。集結地為千島群島的單冠灣,司令長官南雲忠一海軍中將。

二、山本五十六海軍大將和高須四郎海軍中將率領第一艦隊主力部署於瀨戶內海,支援總體作戰,同時負責日本本土的防務。

三、第十一航空艦隊(陸基航空兵)主力集結地在台灣南部,其餘一部在帕勞群島,任務是配合陸軍佔領菲律賓,司令長官塚原二四三海軍中將。

四、第二艦隊活動於菲律賓和中國南海一帶,搜索並殲滅敵海上力量,確保陸軍部隊的海上安全,司令長官近藤信竹海軍中將。

五、第三艦隊主力集結在台灣,其餘一部在帕勞,其任務先是為菲律賓作戰提供海上掩護,之後參加爪哇島作戰,司令長官高橋伊望海軍中將。

六、南遣艦隊集結地在三亞,負責馬來亞作戰的海上安全,之後投入婆羅洲和西里伯斯作戰,司令長官小澤治三郎海軍中將。

七、第二遣華艦隊(不隸屬聯合艦隊)負責協助香港作戰,司令官新見政一海軍中將。

八、第四艦隊主力集結地特魯克,其餘一部在塞班島,負責攻佔關島、威克島以及俾斯麥群島的作戰,司令長官井上成美海軍中將。

九、北方部隊也就是第五艦隊在大湊展開,擔任警戒北方水域,保護交通線和防止蘇聯的偷襲,司令長官細萱戊子郎海軍中將。

十、第六艦隊也就是所謂的潛艇部隊,一部配合珍珠港作戰,其餘在菲律賓和新加坡一帶配合水面艦艇作戰,司令長官清水光美海軍中將,司令官新見政一海軍中將。

參加南方作戰的各部海軍由近藤信竹海軍中將統一指揮。

從軍事觀點來看,日本人對於開戰做出了精心的安排,對於戰爭初期的勝利也很有把握,以後的實際進程證明他們是對的:日本人不僅輕取了勝利,還迅速攻佔其所想佔領的一切地區。但是問題並未根本解決,所有的戰爭都不是難於開始,而是難於結束。

需要強調的是,日本並不敢奢望能速戰速決,比起當初發動侵華戰爭時認為3個月即可征服中國來說,思想上已經有了很大的進步,他們確已有「長期戰爭的覺悟」,對未來的前途也不免有茫然之感。即將赴任南方軍參謀長的塚田攻曾說:「沒有人敢說陷入長期戰爭也不要緊。即使初戰可以全勝也不能掉以輕心,至於5年以後的事情,誰也無法預料。」

美、英顯然小看了對手的胃口和野心。就在羅斯福、丘吉爾認為發出最後通牒就能嚇唬住好戰的日本人,就在史汀生、諾克斯、馬歇爾、斯塔克等人挖空心思地去分析日軍的進攻點是菲律賓還是關島抑或是威克島的時候,日本的作戰計劃已經做出了響亮而清晰的回答:所有的地方都是我們的攻擊目標。用句時髦的話,就是「一個都不能少」。

1941年11月10日,即將奔赴太平洋戰場的日本陸海軍高級將領舉行了一次午餐會。剛剛從中國滿洲回到東京出任第二十五軍司令官的山下奉文陸軍中將入座后,發現右邊的椅子還空着。此時,走過來一個比他矮半頭的小個子。

「山下君辛苦了,這次要攻下馬來亞和新加坡可謂任務艱巨,信心如何?」這位小個子不但年齡比山下大了一歲,軍階也比他高。

山下急忙回答:「閣下才辛苦呢,您怎麼樣?」

「我把我一半的生命都壓在了珍珠港,我確信一定會成功,你的馬來亞那邊呢?」這個叫山本五十六的人說。——老酒「十大日軍傑出將領排行榜」上的狀元和榜眼在這裏戲劇性地碰面了。

「我認為,首先是雙腳要站到陸地上,只要能登上去,我就一定能取得成功。在登陸這一點上,我們陸軍有很多無可奈何的地方。」

「實在抱歉,為了實施珍珠港作戰,我是不得不如此呀。」由於主力艦隊用在了珍珠港,參加南方作戰的海軍力量就難免不太寬裕。山本知道剛才山下是在變相抱怨海軍護航力量的薄弱。

「二山」可謂是惺惺相惜。山下本以為山本會轉移話題,沒想到山本如此爽快地坦承了自己的無奈。他被山本的情緒感染,馬上高興起來:「我判斷,在我們登陸之前,敵人不會動手,我一定會成功的。」

山本發出一陣爽朗的大笑:「對!英國人認為他們嚇唬一下,我們就會退回去。他們錯了!你的登陸行動一定會成功!」

兩人一起舉杯共飲。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太平洋戰爭(二):鋌而走險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太平洋戰爭(二):鋌而走險
上一章下一章

一個都不能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