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1章 百濟再來

第561章 百濟再來

「王尚書稍等一步。」

散朝後,王然跟熟識的朝臣一邊聊著一邊朝着宮外而去,離開大殿沒一會兒,後面就傳來呼喊聲。

王然回頭一看,原來是工部尚書李青陽和太原府尹李愚。

「原來是李尚書和李府尹。」一身紫色官袍的王然微笑着行了一個簡單的禮。

「王尚書,在下就不打擾您了。」

見李青陽和李愚聯袂而來,想來是為了朝堂上的那件事,王然身邊的官員便識趣地告辭。

王然點了點頭,同意了幾人的離去。這幾人在離開前,也跟李青陽二人打了聲招呼,這才告退。

「王尚書走那麼急幹什麼?剛才朝會上的事雖說是我們工部和李府尹太原府的事,但也離不開王尚書戶部的支持。」李青陽笑着說道,言語間比較客氣。

得罪其他幾部也不能得罪戶部,特別是李青陽執掌的工部就是花錢的主,若是離開的戶部的支持,那真的是活不下去。

王然也沒自視甚高,李青陽和李愚都是聖上的親信官員,沒必要去得罪,而且以他戶部尚書的身份,也沒必要去摻和那些勾心鬥角之事。

「李尚書言重,不過是平整太原城道路和修建更多的茅房,花費倒也不會太多。」這事畢竟要從戶部這邊要錢,王然心裏早就估算過。

太原府自身也是有錢的,但僅靠太原府自身,有些勉強,戶部肯定要出一部分。

「王尚書,此事關係太原城,本就是太原府之事。只是太原府財力有限,恐怕也需要戶部的支持。」能從戶部要錢,李愚自然不會大包大攬。

你說太原府窮嗎?

自然是不窮的。

作為此時大唐境內最大的城池,商業繁榮。先不說皇家的幾大產業都帶動了多少作坊的發展,整個太原城各式各樣的作坊加起來也有數百上千家,涉及造紙、印刷、冶鍊、釀酒等上百種門類的手工業作坊。

更別說太原府的農業也很發達。

所以太原府一年的兩稅錢、商稅等的收入非常可觀,恐怕也只有有着河中鹽池的河中府可以跟太原府媲美。

像是大同都督府或者安北都護府、鎮西都督府等,可能稅收都不如太原府。

所以面對李愚的哭窮,王然是不屑一顧的,就你還窮?

「李府尹,太原府若是財力有限,估計大唐就沒有一處富裕之地了。這件事由於是聖上欽點,戶部可以考慮撥些錢銀,但依然以太原府為主。

這次太原城平整道路等事,戶部出資三成如何?」王然提了一個比較利於戶部的比例。

李愚連忙搖頭,「王尚書,戶部掌管國庫,就出三成也太少了。太原府出四成,戶部六成如何?」

對於四六開,王然自然不會同意,「不行,戶部最多三成。此事若不是聖上欽點,戶部可以一文錢都不出,三成足矣。」

「王尚書,三成還是少了,不如五五開?」一旁的李青陽插了一句話。

照理說工部只是幹事的,不該插手戶部和太原府出資一事,但他本身跟李愚就有舊,自然要幫後者說話。

王然瞥了一眼李青陽,沉默了一會兒,或許是給這個工部尚書的面子,沉聲道,「四六開,但戶部是四成,這是戶部能出的最大限度。」

李愚還有些不滿足,但李青陽連忙拉住他,搶先答應了,「戶部四成就四成。」

王然滿意地點頭后便轉身離去,而李愚卻是有些不高興地看着李青陽。

「李尚書,你為何要急忙答應?」

李青陽沒好氣地看着對方,「王然能答應出四成就不錯了,逼急了他一分錢不出,這事還是得你們太原府扛着。再說,又不是讓你們給城裏道路鋪上條石,只是平整道路、修建茅房,能耗費多少?

而且你們太原府又不是真的缺錢!」

李愚聽後有些尷尬,最後只能接受這個現實,過分逼迫戶部的確不合適,本身這也花費不了太多。

商定了錢的問題,剩下的就是商量怎麼開展,畢竟這涉及的面有些廣,涵蓋了整個太原城。

太原城的面積並不小,作為城區的晉陽縣和太原縣加起來有差不到五十萬人。其中汾河以東為晉陽縣,汾河以西為太原縣,這是參照以前長安城的方式劃分管理。

沒辦法,若這麼大一座城池就一個縣,也有些管不過來,乾脆以汾河為界,也便於管理。

李愚並不只是想解決太原城的問題,他想着把剩下十二個縣一起解決了。他此舉自然是想占戶部的便宜,反正戶部都說了出資四成,他不信王然堂堂戶部尚書還會反悔不成。

當然,工部只管太原城內的活,太原府其他十幾個縣即便也要開展,那也是李愚的事,跟工部無關。

李青陽也不會想到李愚的膽子這麼大,居然去算計戶部。

不過就算他知道,也不會管此事,這跟他又沒多大的關係。

朝廷要對太原城的道路進行平整和在城內修建大量茅房的事還只是在官員之間流傳,畢竟前期事務才開始,普通百姓並不知情。

而李嗣源這邊,本該在收到聖旨就去平南都督府赴任,但因為一些原因耽擱了幾日。聖上並未怪罪,加上李嗣源之女剛剛加封貴妃並代行皇后職責,倒也沒人在這個時候去找李嗣源的麻煩。

就算是有不滿者,也不會在這個時候出頭。

。。。。。。

河北道,滄州。

曾經的滄州作為橫海節度使的駐地,還是比較繁華的。如今雖說地位下降,但繁華程度不降反升。

究其原因,是因為滄州成為了如今大唐最大的一個海港城市。

其實滄州海港的自然條件算不上特別好,跟偽梁的萊州、登州等地相比,差了很多,但大唐如今的出海口就只有滄州和薊州等地,加上滄州境內有運河通過,所以反倒成為了大唐對外的一個重要港口。

這兩年,河朔局勢漸漸穩定,契丹也因為去年一戰後,內部陷入爭奪可汗之位的爭鬥之中,也沒空南下,反倒讓滄州等河朔腹地的州縣發展很快。

論港口繁榮程度,自是不如登萊二州,但卻是大唐對外的港口,所以遼東或者新羅半島的商人來大唐都是在滄州靠岸。

今年的后百濟使團便是如此。

本來,后百濟今年也在考慮要不要來,但不久前,河朔一戰的結果傳到了后百濟,甄萱便決定今年繼續派人去太原朝貢。

相比於之前的準備不足,今年的后百濟準備較為充分,雖然只有三艘海船,但相較之前,海船大了很多,不僅帶了很多貢品,也有不少來自后百濟的貨物,顯然是打算藉機在大唐境內售賣。

而且今年後百濟出使的時間也比較早,十二月初便在滄州上岸,不出意外在中旬左右就能抵達太原。

相較於第一次到太原時已過時間,這次無疑提前了不少時間。

之所以後百濟這次這麼積極,也有河朔一戰的影響。

后百濟在半島的實力算不上最強,也不是最弱,強於新羅,弱於北面的泰封。

半島就那麼巴掌大點地方,卻分為三股勢力,可以想像每個勢力得有多弱。

所以中原王朝局勢的變幻,時刻影響着半島,在前世兩千來年的歷史上,半島都是誰統治中原,向誰稱臣或者朝貢。

當然,若是北面出現強大的鄰居,也得向北面稱臣。

反正,半島的國家就沒有自主權。

可如今中原並不統一,黃河以北是李唐,中原腹地和南方是朱梁。

若是按照國土面積來看,朱梁無疑是大於李唐,但這幾年的唐梁戰爭,朱梁接連戰敗。

特別是河朔一戰,朱梁損失二十萬大軍,丟了整個河朔之地,唐梁的局勢出現了很大的變化。

半島的國家雖然不能明白這種變化所帶來的深刻含義,也不知道朱梁到底損失多少兵力。可后百濟卻知道梁軍敗了,唐軍大勝,就這一點就足夠了。

所以甄萱經過短暫的深思熟慮后,就做了決定,繼續向李唐朝貢。

反正在半島,大家李唐的招牌還是要比朱梁好用。

這兩年裏,甄萱就能感覺到得到李唐冊封后,后百濟的局勢就好了很多。

面對泰封占不到太大的優勢,但面對新羅,他就能感覺到新羅的抵抗有些力不從心。

新羅內部也不是都認可向朱梁朝貢,畢竟新羅一直是大唐的屬國,最近他們卻向篡唐的朱梁朝貢,這無疑會引起新羅內部那些親唐勢力的不滿。

所以在新羅和后百濟的作戰中,有些親唐的實力就會故意放水、甚至轉投后百濟。

這個大腿如此好用,甄萱自然不會丟下不用。

而他今年派出的使者,還是龍蓋和甄神劍二人,畢竟這二人熟悉相關事務。不過他也在使團中安排了一些其他官員,他需要對李唐的情況有一個更全面的了解,萬一龍蓋和甄神劍二人對他有所隱瞞怎麼辦?

「叔父,我怎麼感覺只是兩年未來,這滄州城的變化有些大?在冬季,停靠在滄州港口的船隻居然有十幾艘。」

甄神劍去年並未出使大唐,所以兩年未來的他,能很清楚地察覺到這兩年的變化有多大。

他記得最開始來滄州時,雖說也有不少船隻,但船隻少,也小,畢竟半島和其他地方的船隻即便在中原的北方港口停靠,也大多在登州和萊州等地靠岸。

可今年卻不同,這裏停靠的船隻明顯多了很多,船隻也大了不少。

龍蓋下船時認真地看了一下港口,當看到還有倭國的船隻時,有些驚訝,「沒想到還有倭國的船隻在這裏停靠,看來不只是我們察覺到局勢變化。」

其實不只是倭國人。

此時滄州的港口裏停靠着的船只有十七艘。

其中后百濟四艘,就是龍蓋等人率領的使團船隻,外加一艘當地的商船。

朱梁境內的船隻七艘,主要來自朱梁的平盧節度使。雖說兩國處於交戰狀態,但對於商人來說,並不影響做生意。

來自楊吳的船隻三艘,噸位都不小。這也正常,因為楊吳此時還是以唐臣自居,加上有朱梁這個共同的敵人在,兩邊的交流自然增加不少,因為陸路不通,所以海路就成了主要的交流方式。而且龍蓋等人不知道的是,楊吳還派了一支規模不小的使團正在北上的途中,預計數天後便可抵達滄州。

剩下的三艘船,一艘來自倭國,應該是普通的商船;兩艘來自遼東。

此時的契丹並未徹底控制遼東,遼東的漢人依然有相當強的勢力,只是各自為政。

遼東的勢力,除了漢人外,還有高句麗人。

名義上遼東臣服於契丹,但契丹尚未在這裏設立有效的管理機構,加上遼東的各勢力多以山城為主,契丹騎兵也拿這些山城沒太多的辦法,只能維持現狀。

「侄兒也未想到,只是兩年時間,唐人便擊敗了契丹和朱梁兩個大敵,叔父認為唐人能否再次一統中原?」甄神劍好奇問道。

「可能性很大。據我所知,在兩個月前的那次大戰,朱梁損失了二三十萬軍隊,不知是真是假。

若是真的,梁人恐怕以後都打不過唐人了。

這次你父王派我們繼續前來朝貢,未嘗不是一次試探,看看如今的大唐是否真的有一統天下的可能性。

后百濟的局勢並不是多好,新羅倒是不足為懼,可泰封愈加強大,是我們的威脅。若是能得到大唐的全力支持,我們或許就能擊敗新羅、泰封,一統新羅故地。」龍蓋一臉認真道。

甄神劍點了點頭,但他心裏卻跟龍蓋的想法不同。

他是想着看能否趁機加深自己跟大唐的關係,要知道他父王對他這個長子並不是想像中那麼喜愛。

自己父王可是喜歡四弟,他若是不想想辦法,可能連繼承王位的可能性都沒有。

好在有大唐存在,他若是利用好,得到大唐的支持,將來接任后百濟王位,豈不是信手拈來?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大唐第一暴君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大唐第一暴君
上一章下一章

第561章 百濟再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