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2】

第二十二章 2】

帝堯時期,丹朱沒有得到封地。現在被舜帝冊封到地大、物阜、糧豐的丹淵,雖說做了雞頭,但是自覺得勝過鳳尾,再加上丹淵人出於對帝堯的敬仰,對他也很客氣,敬他,捧他,他心態一時還算平衡。可時間一長,身邊小人一挑唆,埋藏在心底的怨情與失意就傾瀉出來。他遊山玩水、尋歡作樂,不理政務、不問民事,名譽大壞,封國境內百姓怨聲載道。

丹朱在丹淵的表現,早有人報告舜帝。一天散朝之後,舜帝留下契與皋陶商量應對辦法。

舜說道:「當初把丹朱封到富庶的丹淵,滿以為他會因知足而改邪歸正,沒料想丹朱到丹水后不久就舊病複發。你二人看如何處置為好?」

契說道:「丹朱不肖,先帝一再教導,可屢教不改,這才把他放逐到外面,不給他封地。帝不計丹朱謀殺之罪,寬宏大量,給他封地,意在治病救人。不想丹朱得了封地,仍然不思進取,朋比結黨,尋歡作樂、不理正事,真是朽木不可雕也!過去他與先帝是父子,先帝忙於勤民,對他管教不夠。如今,他成了一國諸侯,與帝有君臣之誼。是否可以考慮將他召之回都,嚴加誡勉?」

舜舜說:「我也想過誡勉。但是江山易改,秉性難移。估計作用不會大。」

皋陶說:「依臣看,先嚴懲他身邊那班小人,來個殺雞嚇猴。」

帝舜問道:「怎麼做呢?」

皋陶說:「黃帝時候有一種官刑,是專門用來治三風的。」

帝舜問道:「哪三風?」

皋陶說:「恆舞於宮,酣歌於室的叫巫風;殉於貨色,

恆於游畋的叫淫風;悔聖人言,逆忠直諫,疏遠耆德,昵比頑童的叫亂風。做臣子的犯了這三風,其家必喪;做君主的犯了三風,其國必亡。如果做臣子的發現君主犯了這三風中的某一風,不去匡正其君醒悟,就要受墨刑處罰。如今丹朱失德,丹淵的臣子非但不匡諫,反而還助長邪惡,罪加三等,臣以為可以將丹朱和他身邊一干小人召進京都,一對那些小人狠狠懲戒,二對丹朱予以誡勉,興許會起作用。」

契說道:「皋陶不愧為士官!此法甚好。」

舜帝聽了,連聲說道:「很好!很好!」

虞舜就派了季狸去丹淵宣召丹朱和他的屬臣入都。

季狸一到丹淵,即向丹朱宣召,點了丹朱手下幾個臣子的名要丹朱帶了一併回京都。丹朱想莫過是娥皇、女英想念自己了而已,要帶其它人幹什麼呢?就問。季狸說舜帝有事要安排。丹朱就帶了幾個被點了名的臣子走向帝都。他們一路走,一路玩。走到所轄丹淵境內的一個地方,見風景極好,便停下遊玩,僱用勞工,花了九天九夜築起一個大台。丹朱她們在台上、飲酒酣歌,賞月作樂,一連玩了三天三夜,任季狸勸說也無濟於事。

丹朱到了京都,季狸將一干人安排住下,即向舜帝復命,將丹朱沿途遊玩、築台取樂的情形一一報告。舜帝不悅,對娥皇、女英說道:「二妃得好好勸勸你哥,動之以情,打動於他,使他改邪歸正。」二妃素知夫君對哥哥的一番真情,回答說:「夫君放心,我們會好好勸說他的。」

第二天,舜帝召丹朱一干人上朝。當着滿朝文武之面,舜帝扎紮實實將丹朱身邊一干人責備一通,宣佈對他們處以墨刑,當即叫人將象徵墨刑的黑色巾布給戴在頭上。

散朝後,舜帝把丹朱召到居所,與娥皇、女英苦口婆心勸導。

丹朱回到丹淵,想到到手的帝位得而復失,想到手下人當着文武群臣的面受到舜帝處罰的情景,心裏對舜帝更加耿耿於懷。恰這時候,共工與驩兜派人到了丹水,一陣蠱惑之後,丹朱開始招兵買馬,在丹江築丹鳳城,在丹浦築丹朱城,在淅川下游築丹水城,上游築朱陽關。一切準備停當,又在丹朱城南筑建了九重靈台,假借祭祀先父聲討虞舜。

這天,丹朱着裝上了九重台,告天道:

巍巍陶唐,高亮之丘。先父唐堯,仁智嶢嶢。

帝駕崩殂,傳宗授子,古來有鑒,天理昭昭。

虞舜不義,竊國大盜。陶唐不再,丹朱泣呺。

祈請上天,還我公道。恢復正統,日月重耀。

丹朱禱告完上天,又下了九重台祭地。然後用柴祭方式,把犧牲放在熊熊烈火燒烤以饗天地。

丹朱的告天文實際上就是一篇討舜檄文,早有人報告朝廷,眾臣紛紛奏請舜帝。

伯夷首先奏道:「丹朱興師動眾採用封禪禮儀,此舉大悖禮法,不孝不忠。」

四岳奏道:「不登帝位,豈可封禪?丹朱此舉,明顯是與帝抗衡。」

皋陶奏道:「丹朱怠惰傲慢,不聽王命,今有反意,不早做打算,只恐後患無窮。」

舜帝心裏猶豫着。他想了很多很多,想起了娥皇、女英與丹朱的血脈之誼,兄妹情深;想起了先帝將他視為己出,棄丹朱而禪位於他之舉的殷殷期待;想起了避讓丹朱於南河之南后丹朱的所作所為;想起了群臣與黎民百姓對他的厚愛;也想到了洪水之後百業待興,倘使再添**,黎民百姓重陷水深火熱之中的痛楚••••••

這時候禹奏道:「丹朱雖為帝之長兄,可是無德無能。偏偏又覬覦帝位日久,似這種人如不及早剷除,就等於養虎為患。」

眾臣都一致請求舜帝早下決心。

舜帝心裏顧慮雖有,但有一件事是鐵定不變的,那就是無論如何不能愧對了天下臣民。他同意了派兵征伐丹朱,但還是主張仁德為重,說道:「這次征伐,就由四岳領兵,籛鏗、檮戭為將。丹朱雖惡,至今終沒釀成事端,念及先帝情誼,對丹朱還是勿施死罪,宜圍而不剿,攻而不殺,逼其交權,將其逐出中原也就罷了。」

四岳與籛鏗、檮戭應聲遵命。

虞舜將丹朱謀逆昭告天下

四岳與籛鏗、檮戭率隊伍抵達丹朱城,將城團團圍困。丹朱自肆城堅易守難攻,站立城頭,不聽勸告,出言不慎。四岳忍無可忍,下令攻城。一時喊殺聲震天動地。

丹朱的士兵大多是新招的,並沒有經過嚴格訓練。朝廷的隊伍越戰越勇,很快就攻上了城頭。丹朱城破了,滿城都是舜的戰士。丹朱騎着馬左衝右突沖不出去。四岳暗中叫部隊閃開一條道,放丹朱出逃。丹朱逃出丹朱城后,飛馬直奔丹鳳城,見丹鳳城早被虞舜的士兵佔領,又策馬再奔丹水城,丹水城也已經淪陷。丹朱料想朱陽關也會一樣,就沒再奔朱陽關,向著南方落荒而逃。

帝堯時期,丹朱沒有得到封地。現在被舜帝冊封到地大、物阜、糧豐的丹淵,雖說做了雞頭,但是自覺得勝過鳳尾,再加上丹淵人出於對帝堯的敬仰,對他也很客氣,敬他,捧他,他心態一時還算平衡。可時間一長,身邊小人一挑唆,埋藏在心底的怨情與失意就傾瀉出來。他遊山玩水、尋歡作樂,不理政務、不問民事,名譽大壞,封國境內百姓怨聲載道。

丹朱在丹淵的表現,早有人報告舜帝。一天散朝之後,舜帝留下契與皋陶商量應對辦法。

舜說道:「當初把丹朱封到富庶的丹淵,滿以為他會因知足而改邪歸正,沒料想丹朱到丹水后不久就舊病複發。你二人看如何處置為好?」

契說道:「丹朱不肖,先帝一再教導,可屢教不改,這才把他放逐到外面,不給他封地。帝不計丹朱謀殺之罪,寬宏大量,給他封地,意在治病救人。不想丹朱得了封地,仍然不思進取,朋比結黨,尋歡作樂、不理正事,真是朽木不可雕也!過去他與先帝是父子,先帝忙於勤民,對他管教不夠。如今,他成了一國諸侯,與帝有君臣之誼。是否可以考慮將他召之回都,嚴加誡勉?」

舜舜說:「我也想過誡勉。但是江山易改,秉性難移。估計作用不會大。」

皋陶說:「依臣看,先嚴懲他身邊那班小人,來個殺雞嚇猴。」

帝舜問道:「怎麼做呢?」

皋陶說:「黃帝時候有一種官刑,是專門用來治三風的。」

帝舜問道:「哪三風?」

皋陶說:「恆舞於宮,酣歌於室的叫巫風;殉於貨色,

恆於游畋的叫淫風;悔聖人言,逆忠直諫,疏遠耆德,昵比頑童的叫亂風。做臣子的犯了這三風,其家必喪;做君主的犯了三風,其國必亡。如果做臣子的發現君主犯了這三風中的某一風,不去匡正其君醒悟,就要受墨刑處罰。如今丹朱失德,丹淵的臣子非但不匡諫,反而還助長邪惡,罪加三等,臣以為可以將丹朱和他身邊一干小人召進京都,一對那些小人狠狠懲戒,二對丹朱予以誡勉,興許會起作用。」

契說道:「皋陶不愧為士官!此法甚好。」

舜帝聽了,連聲說道:「很好!很好!」

虞舜就派了季狸去丹淵宣召丹朱和他的屬臣入都。

季狸一到丹淵,即向丹朱宣召,點了丹朱手下幾個臣子的名要丹朱帶了一併回京都。丹朱想莫過是娥皇、女英想念自己了而已,要帶其它人幹什麼呢?就問。季狸說舜帝有事要安排。丹朱就帶了幾個被點了名的臣子走向帝都。他們一路走,一路玩。走到所轄丹淵境內的一個地方,見風景極好,便停下遊玩,僱用勞工,花了九天九夜築起一個大台。丹朱她們在台上、飲酒酣歌,賞月作樂,一連玩了三天三夜,任季狸勸說也無濟於事。

丹朱到了京都,季狸將一干人安排住下,即向舜帝復命,將丹朱沿途遊玩、築台取樂的情形一一報告。舜帝不悅,對娥皇、女英說道:「二妃得好好勸勸你哥,動之以情,打動於他,使他改邪歸正。」二妃素知夫君對哥哥的一番真情,回答說:「夫君放心,我們會好好勸說他的。」

第二天,舜帝召丹朱一干人上朝。當着滿朝文武之面,舜帝扎紮實實將丹朱身邊一干人責備一通,宣佈對他們處以墨刑,當即叫人將象徵墨刑的黑色巾布給戴在頭上。

散朝後,舜帝把丹朱召到居所,與娥皇、女英苦口婆心勸導。

丹朱回到丹淵,想到到手的帝位得而復失,想到手下人當着文武群臣的面受到舜帝處罰的情景,心裏對舜帝更加耿耿於懷。恰這時候,共工與驩兜派人到了丹水,一陣蠱惑之後,丹朱開始招兵買馬,在丹江築丹鳳城,在丹浦築丹朱城,在淅川下游築丹水城,上游築朱陽關。一切準備停當,又在丹朱城南筑建了九重靈台,假借祭祀先父聲討虞舜。

這天,丹朱着裝上了九重台,告天道:

巍巍陶唐,高亮之丘。先父唐堯,仁智嶢嶢。

帝駕崩殂,傳宗授子,古來有鑒,天理昭昭。

虞舜不義,竊國大盜。陶唐不再,丹朱泣呺。

祈請上天,還我公道。恢復正統,日月重耀。

丹朱禱告完上天,又下了九重台祭地。然後用柴祭方式,把犧牲放在熊熊烈火燒烤以饗天地。

丹朱的告天文實際上就是一篇討舜檄文,早有人報告朝廷,眾臣紛紛奏請舜帝。

伯夷首先奏道:「丹朱興師動眾採用封禪禮儀,此舉大悖禮法,不孝不忠。」

四岳奏道:「不登帝位,豈可封禪?丹朱此舉,明顯是與帝抗衡。」

皋陶奏道:「丹朱怠惰傲慢,不聽王命,今有反意,不早做打算,只恐後患無窮。」

舜帝心裏猶豫着。他想了很多很多,想起了娥皇、女英與丹朱的血脈之誼,兄妹情深;想起了先帝將他視為己出,棄丹朱而禪位於他之舉的殷殷期待;想起了避讓丹朱於南河之南后丹朱的所作所為;想起了群臣與黎民百姓對他的厚愛;也想到了洪水之後百業待興,倘使再添**,黎民百姓重陷水深火熱之中的痛楚••••••

這時候禹奏道:「丹朱雖為帝之長兄,可是無德無能。偏偏又覬覦帝位日久,似這種人如不及早剷除,就等於養虎為患。」

眾臣都一致請求舜帝早下決心。

舜帝心裏顧慮雖有,但有一件事是鐵定不變的,那就是無論如何不能愧對了天下臣民。他同意了派兵征伐丹朱,但還是主張仁德為重,說道:「這次征伐,就由四岳領兵,籛鏗、檮戭為將。丹朱雖惡,至今終沒釀成事端,念及先帝情誼,對丹朱還是勿施死罪,宜圍而不剿,攻而不殺,逼其交權,將其逐出中原也就罷了。」

四岳與籛鏗、檮戭應聲遵命。

虞舜將丹朱謀逆昭告天下

四岳與籛鏗、檮戭率隊伍抵達丹朱城,將城團團圍困。丹朱自肆城堅易守難攻,站立城頭,不聽勸告,出言不慎。四岳忍無可忍,下令攻城。一時喊殺聲震天動地。

丹朱的士兵大多是新招的,並沒有經過嚴格訓練。朝廷的隊伍越戰越勇,很快就攻上了城頭。丹朱城破了,滿城都是舜的戰士。丹朱騎着馬左衝右突沖不出去。四岳暗中叫部隊閃開一條道,放丹朱出逃。丹朱逃出丹朱城后,飛馬直奔丹鳳城,見丹鳳城早被虞舜的士兵佔領,又策馬再奔丹水城,丹水城也已經淪陷。丹朱料想朱陽關也會一樣,就沒再奔朱陽關,向著南方落荒而逃。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千古舜帝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千古舜帝
上一章下一章

第二十二章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