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章 遼涼往事

第262章 遼涼往事

武庚帝病故之後,權柄滔天的遼涼王常年把持朝政,他憑藉與武庚帝一般無二的相貌,以先帝之故顏震懾百官。

武庚帝之子武景帝李洵玉給予自己的叔父極大的特權,遼涼王雖權柄滔天,但對於自己的侄子,他依舊保持着君臣之禮。

在這種和諧的氛圍下,武景帝初年國泰民安,四方邊疆則由遼涼王威震。

當時極北之地崛起的巫族第一次南下劫掠,被遼涼王迎頭痛擊,首次劫掠便被打回老巢。

遼涼王率軍北進三千里,逼迫當時的巫族王簽訂城下之盟。

此後五十餘年,巫族不敢南進一步。

當時巫族有句諺語:「望見燕北十六州的城樓,此地便是天涯。」

或許當時的巫族人也不會想到,他們有朝一日能夠踏上視為天涯的城樓,睥睨著南方成為大封的心頭大患。

武景帝執政中期,隨着他年歲日長,他與叔父的理念分歧越來越激烈,另一方面憂慮於自己的權力被叔父掣肘。

彼時內廷的總管,大太監曹喜進言,建議武景帝以封地換兵權。

二人拿來地圖,武景帝本想將中原沿海地區封給遼涼王,此地富庶並且氣候宜人,封給叔父也算不枉他一生為國征戰。

曹喜口頭上誇著聖上宅心仁厚,但時不時就提一嘴此地稅收如何,若是此地作為諸侯封地,朝廷國庫收入要減少幾何。

武景帝也是聰明人,自然聽出了曹喜的言下之意,於是問他有何高見。

曹喜拿手指頭一戳,指了指西北三大州。

「這三塊兒地方加起來的地盤大,而且是鎮守西域之咽喉要地,王爺肯定會喜歡。」

但他對三大州的地廣人稀一字不提,蒼雲山脈乃是高聳的天險,淮渡平原荒草叢生且無人定居,奎木森林則是凡人禁區自古以來就有森精野人的傳說。

武景帝一度覺得太不厚道,生怕叔父會因此發怒,若是叔侄二人反目成仇,他擔心自己不是叔父的對手。

但曹喜卻讓皇帝安心,若是遼涼王真的忠於大封,此地他非去不可。

這操作臨淵王看了估計得直呼內行,帝王心術對於功高震主者,分封實為流放。

不過臨淵王還算幸運,雖然他嚴格意義上的封地只有北龍淵這一小塊兒地方,但蓬來確實也說得上富庶且氣候宜人。

武貞帝比起他爺爺武景帝可厚道太多了,帝王仁心這一塊兒全靠家裏人襯托。

聽聞消息的遼涼王據說將手中的虎符摔了個粉碎。

然後直接不辭而別,攜帶家卷一路風塵僕僕往自己的封地趕去。

武景帝執政後期,由於缺失遼涼王堪比「天神下凡」的助力,加之大太監曹喜逐漸收攏朝廷權力,各地民不聊生。

朝野間風雲詭譎,嫡皇子們的內耗愈演愈烈,北方巫族對於中原虎視眈眈。

而晚年武景帝痴迷星象之術,勞民傷財建造了「手可摘星辰」的摘星樓,以此觀測星象。

直到巫族攻佔了燕北十六州,徹底點燃了武景帝末年的天下大亂。

巫族一路南下,他們依靠着信仰與神祇的助力,幾乎戰無不勝攻無不克。

就連喜好觀星的武景帝都發現了天狼星宿的分野正在入侵中原的天空,他這才幡然醒悟。

然而此時巫族大軍的兵鋒已經直指封京,他們要以同樣的方式,雪恥當年的城下之盟。

武景帝命令曹喜督軍,率領大封主力迎戰。

巫族雖說全民皆兵,但數量不過二三十萬,而大封主力足有百萬之巨。

若是懸殊的兵力對比,怎麼想都是大封這邊的絕對優勢。

曹喜自然也如此認為,巫族久攻城池不下,似有作鳥獸散的趨勢,曹喜下令開城追敵。

儘管守城將領一再表示不必開城、窮寇莫追,但曹喜一意孤行,他想證明遼涼王當年追擊三千里,不過有手就行。

結果離開高聳城牆保護的大封士卒,在開闊地帶面對巫族的狼騎兵與鱗甲士,幾乎不堪一擊。

巫族戰士們個個以一敵十,強者以一敵百,如同秋風掃落葉般將出城的士兵盡數屠殺。

身懷邪術的巫族戰士以戰養戰,他們每擊殺一位大封士兵,就會汲取其殘餘的生機滋補自身。

如此一來,戰力的差距頃刻間體現得淋漓盡致。

出城督戰的大太監曹喜被活捉,他被巫族王提着脖子,呵斥守門將領打開城門。

然而好巧不巧,守門將領已經更替為一位小將,而這位名不見經傳的小將可謂大封數千年一遇的將星。

他就是未來的柱國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沂水青龍高辛。

高辛對於「太監叫國門」滑天下之大稽的行為,以飛失報之,當場射殺曹喜。

隨後他跳下城門邀戰,以一人敵萬人,三進三出,更是與巫族王戰至平手。

其武道之深厚,戰力之無窮,此一戰,成就千古威名。

沂水老家韜光養晦三十載,青龍小將出世踏九霄。

同時另一股驍勇的大封軍從封京西鵠門殺出,巫族大軍見旌旗獵獵,頓感大事不妙,引兵退走燕北十六州。

而率領這支軍隊之人為鮮衣怒馬少年郎,其名為李淮牧。

這是少年英雄輩出的年代,而老一代英雄遼涼王李道衍卻只能在封地內的奎木森林裏看野人呲牙。

沒錢沒兵沒人,拿什麼勤王,叫人唏噓。

但他本人並未頹喪,屯田之餘鑽研武學。

武崇帝時期北伐巫族,他曾出手協助,馳騁間未顯老態。

燕北十六州,他一人率軍攻下其中十三州。

而那一年他便已經是一品武師了,時至今日恐怕即將登臨天人之境。

他很可能會是繼祖帝之後,李家第二位天人。

遼涼王後續將三州合併為蒼渡州,宣告其在西北疆域不可撼動的地位。

遼涼王族一脈同樣人才輩出,族內壯年成員幾乎都擔當過朝中大臣,三公九卿之列常有遼涼王族一脈。

遼涼王族家大業大,大封第一王爺,大封第一王族,其含金量不言而喻。

作為「元始帝之後最強硬的皇帝」——武崇帝李韶煜曾經對此很是憂愁。

以遼涼王族的根系,只要他們願意,他們完全可以在蒼渡州搞出一套與封京一模一樣的執政班底。

他們若是懷有二心,將會掀翻整個朝廷。

武崇帝直接與自己的皇叔祖攤牌,讓他將自家崽子帶回封地,不要染指封京。

遼涼王對此表現得很平靜,甚至欣然接受,頓時朝廷少了近一半的要員。

但這還不夠,武崇帝要削藩,他不允許大封國內盤踞著另一股如此龐大的勢力。

然而武崇帝過於曇花一現,他撒手人寰后,削遼涼王一藩對於少年武貞帝而言困難重重。

並且武貞帝將削藩的理念先用到了父皇為他留下的託孤皇叔身上,從此世間多了一位臨淵王。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截取人生,我有一座輪迴之宮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截取人生,我有一座輪迴之宮
上一章下一章

第262章 遼涼往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