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昭王復楚(4-6-1)

六、昭王復楚(4-6-1)

六、昭王復楚(4-6-1)

楚昭王重新回到郢都后,先是重賞了復國之臣,斗辛、王孫由於、王孫圉、鍾建、斗巢、申包胥、王孫賈、宋木、斗懷等。以子西為令尹,子西覺得,斗懷曾想殺楚王,建議楚王不要賞他,楚昭王以德報怨,還賞了斗懷。而申包胥卻逃賞:「吾為君也,非為身也。君既定矣,又何求?且吾尤子旗,其又為諸?」楚昭王將其妹季羋嫁給了鍾建,並以鍾建為樂尹。

楚昭王在隨的時侯,子西臨時用權,擔心楚人潰散,於為王車服,在脾泄(楚邑)建政。後來知道楚昭王的去處后,就去車服跟從楚王。

楚昭王十二年(-504),吳又伐楚,吳太子終累(夫差兄)敗楚舟師(水軍),執獲了楚將潘子臣、小惟子及大夫七人。子西所率領的陵師(陸軍),楚人很是害怕,於是就遷都於鄀(今湖北省宜城縣東南九十里),於是勵精圖治,楚國逐步安定下來。

昭王復國后,在外事上,主要是整理因吳伐楚而離棄的一些諸侯國和蠻夷,如二十年(-496)滅頓與二十一年(-495)滅胡,二十二年(-494)圍蔡報柏舉之役。二十五年(-491)克夷虎,禽蠻子,與吳爭奪陳等。

二十年,頓子欲事晉,這時,楚國已從吳伐楚中緩過來,楚昭王就派公子結、

陳公孫佗人帥師伐頓,二月辛巳,滅之,俘頓子牂(zāng)。同樣,鬍子豹也不事楚,還在吳伐楚時,趁火打劫,侵俘靠近胡的楚國邊邑,甚至出語輕狂,毫不懼楚,第二年二月,楚也伐滅胡。

昭王十年的吳伐楚,實因蔡而起,此時,蔡依然是蔡昭侯在位,二十二年春(-494),楚令尹子西師兵圍蔡,在離蔡都一里築壘,屯兵九天九夜,蔡人懼而權服楚,楚人置蔡人於江漢間而退軍。很快,蔡人請求遷入吳,吳也答應,這樣離吳近,好相救,遷吳之策,蔡昭侯沒有與其大夫計議,後來蔡遷到州來,到楚昭王二十五年(-491),蔡昭侯將要朝吳,這時,蔡大夫害怕又要遷,於是就發動叛亂,殺掉了蔡昭侯。立昭侯子朔為君,是為成侯。

這時,吳晉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影響到春秋戰略格局。吳國方面,因為,吳伐楚時越偷襲越,而與越的矛盾加深,越國也逐步強大起來,在越君允常時期,就與吳王闔閭積怨很深。越君允常死,勾踐即位,楚昭二十年,吳王闔閭趁機伐喪,結果被勾踐打敗,吳王闔閭也被斬掉了其大腳指,事後或因失血過多,救治無效死亡。其子夫差即位,立誓報越。這樣,在其後的幾十年裏,吳越矛盾替代的吳楚矛盾,吳楚互伐時期就結束了。春秋爭霸的重心也轉移到了江東,吳越先後稱霸一方,而且越過江淮侵凌中原。

晉國方面,由於吳楚相爭,楚無力北顧,晉在中原長期失去了競爭對手,於是內部矛盾突顯。晉從晉平公(-557-532,名彪,晉悼公子)開始,政就在私門了,史載:

齊使晏嬰如晉,與叔向語。叔向曰:「晉,季世也。公厚賦為台池而不恤政,政在私門,其可久乎!」晏子然之。(《史記·晉世家》)

昭公(名夷,晉平公子,-531-526在位)、頃公(名去疾,525-512在位),「六卿強,公室卑。」到晉頃公十二年(-514),六卿因為祁傒孫(祁傒之孫祁盈,晉大夫)的過失,通過晉君,將僅有點勢力的晉宗親祁盈與叔向子(叔向之子楊食我,祁盈之黨,受牽連)與也剷除了,將祁盈、楊食我的封邑,分而割之。「晉益弱,六卿皆大。」(《史記晉世家》)

六卿是指,趙、魏、韓、范、中行(荀氏)、知氏六大卿大夫家族。在晉宗室益弱的情況下,六卿之間的矛盾也突現出來了。六卿中,要數趙的勢力較大,在晉定公時期,趙是趙簡子(趙鞅),魏是魏侈(魏曼多,即魏襄子,魏簡子子),中行氏是荀寅(中行文子),范是范吉射(士鞅之子),韓是韓宣子(名起)。其時,趙簡子執掌晉政。到晉定公十五年(-497),趙簡子與邯鄲午(趙午,趙夙之後,趙鞅五從兄弟)的矛盾,邯鄲午求救於范、中行,遂引發了趙與范、中行的矛盾,韓與魏支持趙鞅,結果,是范、中行戰敗,奔朝歌,幾年後,范、中行奔齊,二氏絕滅。晉由六卿變為韓、趙、魏、知四卿。數十年後,四卿也發生矛盾,最終韓趙魏一同攻滅知伯,三家分晉,晉亡。

在齊,齊景公長期即位,由於外交政策上採取了傾晉的政策,因而國無大事,只是因魯陽虎之亂而常與魯發生矛盾。如,短暫收留昭公,後來陽虎敗,短暫收留陽虎,魯定公七年,侵魯取鄆,定公十年,與魯會於夾谷,遇脅孔子失敗等。

同時,因晉亂,由於鄭支持范與中行氏,因而晉伐鄭。敗鄭於鐵(-493)。

六、昭王復楚(4-6-1)

楚昭王重新回到郢都后,先是重賞了復國之臣,斗辛、王孫由於、王孫圉、鍾建、斗巢、申包胥、王孫賈、宋木、斗懷等。以子西為令尹,子西覺得,斗懷曾想殺楚王,建議楚王不要賞他,楚昭王以德報怨,還賞了斗懷。而申包胥卻逃賞:「吾為君也,非為身也。君既定矣,又何求?且吾尤子旗,其又為諸?」楚昭王將其妹季羋嫁給了鍾建,並以鍾建為樂尹。

楚昭王在隨的時侯,子西臨時用權,擔心楚人潰散,於為王車服,在脾泄(楚邑)建政。後來知道楚昭王的去處后,就去車服跟從楚王。

楚昭王十二年(-504),吳又伐楚,吳太子終累(夫差兄)敗楚舟師(水軍),執獲了楚將潘子臣、小惟子及大夫七人。子西所率領的陵師(陸軍),楚人很是害怕,於是就遷都於鄀(今湖北省宜城縣東南九十里),於是勵精圖治,楚國逐步安定下來。

昭王復國后,在外事上,主要是整理因吳伐楚而離棄的一些諸侯國和蠻夷,如二十年(-496)滅頓與二十一年(-495)滅胡,二十二年(-494)圍蔡報柏舉之役。二十五年(-491)克夷虎,禽蠻子,與吳爭奪陳等。

二十年,頓子欲事晉,這時,楚國已從吳伐楚中緩過來,楚昭王就派公子結、

陳公孫佗人帥師伐頓,二月辛巳,滅之,俘頓子牂(zāng)。同樣,鬍子豹也不事楚,還在吳伐楚時,趁火打劫,侵俘靠近胡的楚國邊邑,甚至出語輕狂,毫不懼楚,第二年二月,楚也伐滅胡。

昭王十年的吳伐楚,實因蔡而起,此時,蔡依然是蔡昭侯在位,二十二年春(-494),楚令尹子西師兵圍蔡,在離蔡都一里築壘,屯兵九天九夜,蔡人懼而權服楚,楚人置蔡人於江漢間而退軍。很快,蔡人請求遷入吳,吳也答應,這樣離吳近,好相救,遷吳之策,蔡昭侯沒有與其大夫計議,後來蔡遷到州來,到楚昭王二十五年(-491),蔡昭侯將要朝吳,這時,蔡大夫害怕又要遷,於是就發動叛亂,殺掉了蔡昭侯。立昭侯子朔為君,是為成侯。

這時,吳晉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影響到春秋戰略格局。吳國方面,因為,吳伐楚時越偷襲越,而與越的矛盾加深,越國也逐步強大起來,在越君允常時期,就與吳王闔閭積怨很深。越君允常死,勾踐即位,楚昭二十年,吳王闔閭趁機伐喪,結果被勾踐打敗,吳王闔閭也被斬掉了其大腳指,事後或因失血過多,救治無效死亡。其子夫差即位,立誓報越。這樣,在其後的幾十年裏,吳越矛盾替代的吳楚矛盾,吳楚互伐時期就結束了。春秋爭霸的重心也轉移到了江東,吳越先後稱霸一方,而且越過江淮侵凌中原。

晉國方面,由於吳楚相爭,楚無力北顧,晉在中原長期失去了競爭對手,於是內部矛盾突顯。晉從晉平公(-557-532,名彪,晉悼公子)開始,政就在私門了,史載:

齊使晏嬰如晉,與叔向語。叔向曰:「晉,季世也。公厚賦為台池而不恤政,政在私門,其可久乎!」晏子然之。(《史記·晉世家》)

昭公(名夷,晉平公子,-531-526在位)、頃公(名去疾,525-512在位),「六卿強,公室卑。」到晉頃公十二年(-514),六卿因為祁傒孫(祁傒之孫祁盈,晉大夫)的過失,通過晉君,將僅有點勢力的晉宗親祁盈與叔向子(叔向之子楊食我,祁盈之黨,受牽連)與也剷除了,將祁盈、楊食我的封邑,分而割之。「晉益弱,六卿皆大。」(《史記晉世家》)

六卿是指,趙、魏、韓、范、中行(荀氏)、知氏六大卿大夫家族。在晉宗室益弱的情況下,六卿之間的矛盾也突現出來了。六卿中,要數趙的勢力較大,在晉定公時期,趙是趙簡子(趙鞅),魏是魏侈(魏曼多,即魏襄子,魏簡子子),中行氏是荀寅(中行文子),范是范吉射(士鞅之子),韓是韓宣子(名起)。其時,趙簡子執掌晉政。到晉定公十五年(-497),趙簡子與邯鄲午(趙午,趙夙之後,趙鞅五從兄弟)的矛盾,邯鄲午求救於范、中行,遂引發了趙與范、中行的矛盾,韓與魏支持趙鞅,結果,是范、中行戰敗,奔朝歌,幾年後,范、中行奔齊,二氏絕滅。晉由六卿變為韓、趙、魏、知四卿。數十年後,四卿也發生矛盾,最終韓趙魏一同攻滅知伯,三家分晉,晉亡。

在齊,齊景公長期即位,由於外交政策上採取了傾晉的政策,因而國無大事,只是因魯陽虎之亂而常與魯發生矛盾。如,短暫收留昭公,後來陽虎敗,短暫收留陽虎,魯定公七年,侵魯取鄆,定公十年,與魯會於夾谷,遇脅孔子失敗等。

同時,因晉亂,由於鄭支持范與中行氏,因而晉伐鄭。敗鄭於鐵(-493)。

六、昭王復楚(4-6-1)

楚昭王重新回到郢都后,先是重賞了復國之臣,斗辛、王孫由於、王孫圉、鍾建、斗巢、申包胥、王孫賈、宋木、斗懷等。以子西為令尹,子西覺得,斗懷曾想殺楚王,建議楚王不要賞他,楚昭王以德報怨,還賞了斗懷。而申包胥卻逃賞:「吾為君也,非為身也。君既定矣,又何求?且吾尤子旗,其又為諸?」楚昭王將其妹季羋嫁給了鍾建,並以鍾建為樂尹。

楚昭王在隨的時侯,子西臨時用權,擔心楚人潰散,於為王車服,在脾泄(楚邑)建政。後來知道楚昭王的去處后,就去車服跟從楚王。

楚昭王十二年(-504),吳又伐楚,吳太子終累(夫差兄)敗楚舟師(水軍),執獲了楚將潘子臣、小惟子及大夫七人。子西所率領的陵師(陸軍),楚人很是害怕,於是就遷都於鄀(今湖北省宜城縣東南九十里),於是勵精圖治,楚國逐步安定下來。

昭王復國后,在外事上,主要是整理因吳伐楚而離棄的一些諸侯國和蠻夷,如二十年(-496)滅頓與二十一年(-495)滅胡,二十二年(-494)圍蔡報柏舉之役。二十五年(-491)克夷虎,禽蠻子,與吳爭奪陳等。

二十年,頓子欲事晉,這時,楚國已從吳伐楚中緩過來,楚昭王就派公子結、

陳公孫佗人帥師伐頓,二月辛巳,滅之,俘頓子牂(zāng)。同樣,鬍子豹也不事楚,還在吳伐楚時,趁火打劫,侵俘靠近胡的楚國邊邑,甚至出語輕狂,毫不懼楚,第二年二月,楚也伐滅胡。

昭王十年的吳伐楚,實因蔡而起,此時,蔡依然是蔡昭侯在位,二十二年春(-494),楚令尹子西師兵圍蔡,在離蔡都一里築壘,屯兵九天九夜,蔡人懼而權服楚,楚人置蔡人於江漢間而退軍。很快,蔡人請求遷入吳,吳也答應,這樣離吳近,好相救,遷吳之策,蔡昭侯沒有與其大夫計議,後來蔡遷到州來,到楚昭王二十五年(-491),蔡昭侯將要朝吳,這時,蔡大夫害怕又要遷,於是就發動叛亂,殺掉了蔡昭侯。立昭侯子朔為君,是為成侯。

這時,吳晉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影響到春秋戰略格局。吳國方面,因為,吳伐楚時越偷襲越,而與越的矛盾加深,越國也逐步強大起來,在越君允常時期,就與吳王闔閭積怨很深。越君允常死,勾踐即位,楚昭二十年,吳王闔閭趁機伐喪,結果被勾踐打敗,吳王闔閭也被斬掉了其大腳指,事後或因失血過多,救治無效死亡。其子夫差即位,立誓報越。這樣,在其後的幾十年裏,吳越矛盾替代的吳楚矛盾,吳楚互伐時期就結束了。春秋爭霸的重心也轉移到了江東,吳越先後稱霸一方,而且越過江淮侵凌中原。

晉國方面,由於吳楚相爭,楚無力北顧,晉在中原長期失去了競爭對手,於是內部矛盾突顯。晉從晉平公(-557-532,名彪,晉悼公子)開始,政就在私門了,史載:

齊使晏嬰如晉,與叔向語。叔向曰:「晉,季世也。公厚賦為台池而不恤政,政在私門,其可久乎!」晏子然之。(《史記·晉世家》)

昭公(名夷,晉平公子,-531-526在位)、頃公(名去疾,525-512在位),「六卿強,公室卑。」到晉頃公十二年(-514),六卿因為祁傒孫(祁傒之孫祁盈,晉大夫)的過失,通過晉君,將僅有點勢力的晉宗親祁盈與叔向子(叔向之子楊食我,祁盈之黨,受牽連)與也剷除了,將祁盈、楊食我的封邑,分而割之。「晉益弱,六卿皆大。」(《史記晉世家》)

六卿是指,趙、魏、韓、范、中行(荀氏)、知氏六大卿大夫家族。在晉宗室益弱的情況下,六卿之間的矛盾也突現出來了。六卿中,要數趙的勢力較大,在晉定公時期,趙是趙簡子(趙鞅),魏是魏侈(魏曼多,即魏襄子,魏簡子子),中行氏是荀寅(中行文子),范是范吉射(士鞅之子),韓是韓宣子(名起)。其時,趙簡子執掌晉政。到晉定公十五年(-497),趙簡子與邯鄲午(趙午,趙夙之後,趙鞅五從兄弟)的矛盾,邯鄲午求救於范、中行,遂引發了趙與范、中行的矛盾,韓與魏支持趙鞅,結果,是范、中行戰敗,奔朝歌,幾年後,范、中行奔齊,二氏絕滅。晉由六卿變為韓、趙、魏、知四卿。數十年後,四卿也發生矛盾,最終韓趙魏一同攻滅知伯,三家分晉,晉亡。

在齊,齊景公長期即位,由於外交政策上採取了傾晉的政策,因而國無大事,只是因魯陽虎之亂而常與魯發生矛盾。如,短暫收留昭公,後來陽虎敗,短暫收留陽虎,魯定公七年,侵魯取鄆,定公十年,與魯會於夾谷,遇脅孔子失敗等。

同時,因晉亂,由於鄭支持范與中行氏,因而晉伐鄭。敗鄭於鐵(-493)。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白話楚國史――血泣楚天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白話楚國史――血泣楚天
上一章下一章

六、昭王復楚(4-6-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