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衣衛16

錦衣衛16

明官印為明朝時使用的官方印章,其印式屬隋唐陽文大印系統。明初御寶有17種,嘉靖十八年(1539)新置7種,共24種,其名見於《明史·輿服制》,數量比前朝多,不少寶名亦為前朝所無,實物早佚。明定陵出土過明嘉靖皇帝、孝靖皇太后、孝端皇后3方龍紐本印,均是謚寶,而非生前實用印。

明親王印

亦稱寶,金質龜紐,實物亦無存。1970年山東鄒城朱檀墓出土的「魯王之寶「木印,龜紐,紐式與記載同,是仿原實用印製作的隨葬品。今存世明官印有兩類:

將軍印

將軍印亦稱「掛帥將軍「印。明制,國家有事征伐,即選派武臣總兵前往,委以征西、鎮朔、平蠻等將軍名號,佩將軍印,旋師則上所佩印於朝,因稱「掛印將軍「。此類印均銀質,卧虎紐,文用一種筆劃兩端尖細中間肥大的篆體,稱柳葉篆。今存實物有1964年南京玉帶河出土的「蕩寇將軍印「。

直紐型百官印

直紐型百官印遺存的明朝官印絕大多數屬於此類,標準品有:河南新鄉秀才庄出土的明洪武十三年(1380)款「寧山衛前千戶所百戶印「、遼寧鐵嶺縣出土的洪武二十二年(1389)款「遼海衛中千戶所百戶印「等。直紐是一種上小下大的橢圓柱狀印紐,從宋、金、元官印中使用的方扁形橛紐演變而成,高度幾達宋、元印紐的二倍。直紐百官印質地、印形、大小依官品不同而有差別。據《明史·輿服制》記載,正一品官印銀質,三台。正二品、從二品印均銀質,二台。正三品官,除順天、應天二府印銀質外,其餘均銅印,無台。正一品官印邊長明尺三寸四分,以下依官品遞減。九品以下未入流之小官印稱「條記「,其印末字作「記「,印體均作長方狀,一般邊長為長8厘米,寬4厘米。關防是明官印中新出現的稱謂,為鎮守軍事或交通要衝的權臣用印,這類印有方形和長方形兩種,其大小也依官品而有所區別。今存實物多屬長方形。明直紐官印均用九疊篆,篆法與金、元印近似,而與明其他類型官印的篆法有別。明官印均有刻款,形式一般都是背刻印文、鑄造時間和鑄造機構,邊刻印章編號,即某字××號,形式與韓林兒官印一致。明後期印編號不純用千字文,而用當朝皇帝元號。此法後為清朝所繼承。

關防印信是印信的一種,始於明初。明太祖為防止作弊,用半印,以便拼合驗對。后發展成長方形、闊邊朱文的關防。清代,正規職官用正方形官印稱「印「。臨時派遣的官員用長方形的官印稱「關防「。

明劉辰《國初事迹》:「各布政司用使空印紙於各部,查得或錢糧軍需段疋有差錯收正,卻將印紙填寫咨呈補卷,事發,太祖怒曰:如此作弊瞞我,此蓋部官容得,所以布政司敢將空印填寫。尚書與布政司官盡誅之。議用半印勘合行移關防。「

明劉若愚《明宮史·內府職掌·司禮監》:「南京正副守備太監二員,關防一顆,其文曰'南京守備太監關防'。「

《文明小史》第五四回:「倍立久居中國,曉得官場上的情形,看過批稟上印着制台的關防,知道不錯。「

姚雪垠《長夜》三七:「如今只等著徐壽椿那方面把關防、旗幟、軍裝和子彈等項發下來。「

腰牌是古代官員日常所佩的身份符信,相當於今天的通行證,因系掛於腰間,故稱腰牌。也是由金、銀、玉和珍貴木材等珍貴材料製成的。

此外,雕刻圖案精美生動,形狀多樣。它具有濃厚的文化氣息,適合觀賞和玩耍。因此,它深受收藏家的喜愛,是一部藝術價值和經濟價值都很高的文化劇。

腰牌為東亞古代官吏系在腰間證明身分的牌子,其上刻以姓名職務,常被用作出入宮禁或軍營時以備查驗的通行證或信物憑證,亦可作為裝飾物。

古代的帝王宮殿門禁森嚴,朝廷軍政臣吏、皇帝國戚以及當差行走即使可以出入也須持有出入證.腰牌就是中國古代官吏系在腰間證明其身份,常用作出入宮廷備查的通行證.歷朝歷代腰牌的質地、款式、規格、銘文等雖有所區別,但「通行證「、「身份證「作用卻是相同的.腰牌是從宋代開始的。

早期的腰牌多採用木質或銅質,其形制和質地與官吏的身份等級相關。到了明清時期,經演化而來的腰牌,除用於臣吏官宦們出入朝廷作為「通行證」外,因由於文人雅士們作為護身或賞玩之物的風氣日漸興盛。腰牌的品種也不斷豐富,其材質除象牙牌外,犀角、玉、銅、木等各品類也各自彰顯其特色。

侍衛是一個古代官名,侍從護衛,在帝王左右衛護的武官,最早出自《後漢書·東平憲王蒼傳》。

明朝的御前侍衛也就是錦衣衛,全稱錦衣親軍都指揮使司。他們在正式場合身着飛魚服,手持綉春刀,腰系鸞春帶,十分氣派,平時身着紅色的便衣。

錦衣衛是中國明朝時期的專有軍事特務機構,前身為明太祖所創設之「御用拱衛司「以及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時改制之「儀鸞司「與二年(公元1369年)時改制「大內親軍都督府「。他們直接聽命於皇上,可以逮捕任何人,包括皇親國戚,並進行不公開的審訊;部分功能形同漢代的監察官司隸校尉和現代的憲兵、國家安全局及總統府參軍長。也有參與收集軍情、策反敵將的工作,類似於今天的CIA,如在萬曆朝鮮戰爭中收集了大量的日軍軍情。古人慣以朝廷鷹犬暗稱呼錦衣衛與東廠、西廠、內行廠。

清《聽雨叢談》:「步軍統領,秩如漢之司隸校尉、明之錦衣衛,雖武職二品,威權甚重。「

張廷玉之《明史》職官:錦衣衛,掌侍衛、緝捕、刑獄之事,恆以勛戚都督領之,恩蔭寄祿無常員。凡朝會、巡幸,則具鹵簿儀仗,率大漢將軍共一千五百七員等侍從扈行。宿衛則分番入直。朝日、夕月、耕藉、視牲,則服飛魚服,佩綉春刀,侍左右。

在錦衣衛內部,腰牌不是每個人都有的,小旗以下的人,幾乎沒有正規的腰牌。小旗和總旗佩戴木質腰牌,因為等級不同,腰牌上的花紋和暗紋不一樣。這種木質腰牌看上去一般,其實無論是材料還是雕刻上,都有規矩和固定記號。幾乎每一塊腰牌都不一樣,每種腰牌一式兩份,一塊在這個錦衣衛身上帶着,一塊在總部檔案室存放。沒有人能夠冒充或者是仿製,絕對安全可靠。木質腰牌上寫有這個人的職務、級別和相關信息,是模仿不來的信息。

試百戶以上,包括試百戶,使用銅製腰牌,上面也會註明這個人職務和錦衣衛內部等級。如果換防或者是調動工作后,就要把原來的腰牌上交,由錦衣衛總部專門機構的人集中銷毀。試百戶、百戶、副千戶和千戶使用銅製腰牌。錦衣衛中央一級的高層使用銀質腰牌,錦衣衛指揮使使用金質腰牌。錦衣衛一般不使用玉質腰牌,但是錦衣衛十九戶老底子們家裏有這種玉質腰牌。但是這種要拍象徵意義大過實際作用,所以一般的錦衣衛不會使用玉質腰牌。

銀質腰牌和金質腰牌的替換和銷毀工作不是由錦衣衛自己處理,需要上交內宮,或者是直接交給皇帝處理。據說這種腰牌不但錦衣衛的身份象徵,更是一種進出宮門的令牌。所以每一塊腰牌的使用和替換工作都十分正規,一點也不能馬虎。據說金質腰牌的作用更加廣泛,不但可以二十四小時進出皇宮,更可以去一些秘密基地。說白了誰擁有金質腰牌,誰也可以在群攻通行無阻。這種金質腰牌除了錦衣衛指揮使之外,或許只要幾個皇子才會有,內閣大臣和王爺都不會擁有。

皇后是不能出宮的,所以皇后沒有專用進出皇宮的腰牌。皇帝不需要腰牌,皇帝身邊的大太監有進出宮門的腰牌。司禮監的幾個大太監有腰牌,而且是玉質腰牌,這代表他們的身份特殊,高過錦衣衛指揮使。這是因為太監們代表皇帝本人,給太監面子其實就是給皇帝面子。這些給皇帝下聖旨的太監們,當然要最高規格了。玉質腰牌不會銷毀,更換或者是不用了,就會收繳原有玉質腰牌。這些沒用的玉質腰牌,會秘密存放在一個宮內的庫房裏面。這個秘密是大太監馮保私下告訴給阿飛父親張居正的。小阿飛當時也聽見了,就當一個笑話記住了這個秘密。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大漠邊城浪子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修真仙俠 大漠邊城浪子
上一章下一章

錦衣衛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