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小鬼子來了

第17章 小鬼子來了

北流村西頭,那棵老槐樹,傳說有個百八十年了。雖然沒有準確地記載,但一個男人都抱不過來,足以證明它存在的年頭。

每當酷夏之時,墨綠的枝葉,茂盛的樹冠,似乎成了一把天然的遮陽傘,儼然成了村民們納涼嘮嗑的好地方。

這裏的人們,在那些生活貧困、單調的日子裏,平日裏最喜歡的熱鬧地,也許只有兩個地方,一個是三天一次城裏的大集,再一個就是這棵經歷滄桑,見證市井風情的老槐樹下…

在這棵老槐樹下,時下各種傳說的國事,各種道聽途說的花邊趣事,陳穀子爛芝麻的那些家事,在這裏足以聽個八九不離十…

男人們,一邊喝着茶水,一邊點評爭論著,不是發出一陣放蕩的狂笑,就是傳出一陣莫名其妙地傻笑。

什麼老張家的大小子做買賣,今年發了大財了,老李家的大兒媳婦,前凸后撅,老宋家二姑娘,那身水蛇腰,老王家的小老婆,看人的眼神也是越來越勾人了…

女人們,則是七嘴八舌,嘰嘰喳喳,東家長、西家短嘮個沒完。一會兒嘻嘻哈哈笑個不停,一會兒突然又吵鬧了起來。甚至有時候,還會對罵起來,大打出手也不是沒有…

每當這時,這裏彷彿便成了孩子們的「樂園」。只見那些頑皮淘氣的男孩,一會兒圍着大人們奔跑打鬧着,一會兒又爬到了高大的樹枝上。不是遭到那些男人們地訓斥,就是受到那些女人們地大呼小叫…

納涼是引子,喝茶是借口,倒是來到這裏,論評一番天下事,七嘴八舌過嘴癮,成了人們的一種樂趣。也許,這也算是一種純樸地田園生活吧。

掛在老槐樹上的那口大鐘,更是沒有年頭考究了。雖然,在這期間,這口鐘換了幾次,已是無人能說的清楚。但有一點卻是大夥兒公認的,鍾是越換越大。裝進一個人,應該是沒問題的。

老槐樹下成了人們聚集熱鬧的地方,而這口鐘,更成了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件寶物。

雖然它平日裏,不會輕易被敲響。一旦響起時,村裏必有大事發生。這一點,即使那些頑皮的孩子再淘氣,他們也不敢輕易去敲這口鐘。他們知道,一旦無辜它敲響,他們將面臨着嚴厲地斥責,甚至會遭到父母地一頓拳腳教訓。

可是,自從日寇的鐵蹄踏進了膠東半島,踏進了這片古老而又安寧的地方,這裏就再也沒有了那種安靜祥和的生活了。

隨着日寇一次又一次地掃蕩,這口鐘,敲響地次數,也是越來越多了…

「鐺、鐺、鐺」,這天早晨,太陽剛從地平線升起,人們還在吃着早飯。突然,老槐樹上,那口大鐘就被敲響了。

伴隨着急促地鐘聲,村公所那幾個人,走街串巷,一邊敲鑼,一邊喊道:

「小鬼子來了!小鬼子來了!大夥兒趕緊躲一躲,不行就跑吧!」

此時,正值三九寒天,沒有了青紗帳的掩護,在這一馬平川的平原上往哪跑呀?於是,草垛里、牲口棚里,鍋台里,甚至是地瓜井子裏,都成了人們的藏身之處。

女人們,先是用鍋灶里的灰,往臉上一頓亂摸,只露出了一雙眼睛。小孩們停止了苦難,睜著恐懼的眼神,一頭扎進了大人們的懷裏。然後,便趕緊躲藏了起來。而大多數的成年男人,憑着身強體壯,一會的功夫就跑得無影無蹤了。

那些行動不便的老人們,就沒有那麼幸運了。由於躲藏不及,因此,遭到日寇殺害的事件時有發生。這幫畜牲,連老人都不肯放過。哪還有人性可言?

當保長宋留生敲著鑼,來到村裏的小河的南岸時,一看住在這裏的張貴成,不但沒有躲藏起來,反而是直挺挺地站在了院子當中。宋留生帶着驚恐的聲調喊道:

「張大爺,你不要命了!還不趕緊藏起來。否則,小日本來了,你可就沒命了!」

這位老者,看上去足有八十多歲了,一縷白須飄在胸前,頗有一種道風仙骨的氣質。只見他手捻鬍鬚,面帶剛毅之色。

「我已是個入土之人了,能活到現在,我早已知足了。難道說,他們小日本能把我吃了不成?」

保長一看,知道老爺子的那股倔勁又上來了,也只能是好言相勸了幾句,便匆忙地離開了…

?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北流春秋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都市青春 北流春秋
上一章下一章

第17章 小鬼子來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