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女子書院福利

第81章 女子書院福利

「喲,好香的紅果茶,喝起來酸甜可口的,比我從前喝的那些果茶好喝多了!」老太太笑逐顏開,剛剛由於焦渴而引起的煩躁被一掃而光,沖着湯嬤嬤笑道,「甘草的手藝也被比下去了,以後我喝甘草泡的梅子茶該想着這個味兒了!」

湯嬤嬤也把一茶盅紅果茶捧到鼻端聞香,等老太太喝完了她才開始喝,雖然何當歸準備了五大竹筒的茶水,別說是兩個人,就是兩頭牛也足夠喝的,不過萬事主子先起頭也是湯嬤嬤多年養成的習慣了。

老太太喝完一盅之後,又迫不及待地去拿第二盅,喝的時候又是一飲而盡,完全不像在家裏的時候,吃什麼喝什麼都要幾個小丫鬟輪番上去勸一陣子,才不情不願地略略用一點。

湯嬤嬤見老太太如此喜歡這道紅果茶,因為自己曾舉薦過這茶,也覺得與有榮焉,於是樂呵呵地說:「之前我也說比家裏的鮮果羹還香,喝一杯沁人心脾,喝了第二杯還想喝第三杯,因此老奴就曾向三小姐討問秘方,三小姐也如數道出,還說回家得了好材料就多做幾斤送給老奴呢,呵呵。如今既然老太太也喜歡喝這個,只需多尋些果子和蜜糖來讓三小姐給咱做成果茶,那你以後想天天喝這個也行啊。」說罷她低頭含了一口,咽下之後驚訝道,「這個比上次的更好喝了,加上一些五味子變化就如此之大!不只有原先的酸甜口味,還有一種醇厚的回甘!」

何當歸一雙靈巧的小手擺弄著小茶桌上的茶具,聲音清脆得像落在玉盤上的珍珠:「這是我從一本書上看來的制茶法子,原本就有五味子這一樣材料,因是自己喝着解渴的東西,就懶怠專門去尋五味子了。剛巧昨個兒太善師太讓我去葯廬幫她找找治腿疼的葯,我就稱走了一兩多五味子帶回去配茶,沒想到老祖宗也喝的慣這紅果茶,那當歸剛好拿這個孝敬您。不過,秋冬季節喝這個可以開胃消食,春夏季節再喝這個可就有點燥了,不如到時我再做別的茶讓您嘗嘗。」

老太太喜得又用手摸一摸何當歸的頭,說:「經過仙翁點化之後,果然就是不一樣了,從前一個月加起來也說不了這麼多話,如今可算是開了竅了!川芎就是因為笨嘴拙舌,吃了多少虧也不會給自己講個理,我一直以為逸姐兒要隨她娘那樣呢。」又聽得何當歸的話里有些藥理知識,還說什麼幫道姑找葯治病,老太太又不由得疑惑道,「好孩子,你這識葯的本事又是從哪兒來的?以前你可不知道這些啊,咦,你剛剛說你還看過書?逸姐兒你什麼時候識字了?」

前世這時候的何當歸確實是不大識字的,所以剛才那一封讓聶淳送的信里的字句,何當歸都是用左手寫的,而且竭盡所能地寫成一個初學寫字的人寫的那種程度,四五個相同的字每個都寫出一個新形狀,又寫了很多個錯別字,整封信僅屬於「可識別內容」的檔次。因此剛才,老太太對不識字的何當歸突然寫出了一封信的事並未產生疑惑。

「老祖宗有所不知,雖然我識字不多,不過剛好就認識這種果茶配方上的字,其他的字還是認識的不多,比如,那本記載着配方的書的書名我就看不懂呢。」何當歸將熱好的紅果茶灌進其中兩個竹筒,繼續給老太太解釋道,「至於說到識葯,那也是這半年在羅府里耳濡目染聽了一些,不過大概還比不上南苑葯廬中一個掃地的童子,說出來空惹人笑話,因此我就沒跟老祖宗提過。」說罷,她掀開車簾,把兩個竹筒遞給坐在馬車上歇腳的蟬衣,讓和績姑娘、槐花一起分著喝,畢竟她跟老太太要說的話多著呢,總不好讓她們三人一直乾渴着等下去。這一舉動又贏得了湯嬤嬤的一些好感,因為她知道養女阿績也是趕了一夜的路滴水未進,雖然很想給她一杯茶解渴卻又顧著主子在這裏。

老太太一聽何當歸的解釋,頓時覺得很有道理,當初自己嫁進羅家的時候,不也是不懂一丁點兒醫理藥理的么?

可是丈夫羅杜仲是正六品太醫院院判,家裏又開着大明第一葯堂,八十年老字號的三清堂,成日裏和葯打交道,漸漸地也就懂得多了。在老太爺的三個兒子中羅杜仲是老大,所以自從十五年前老太爺開始四處雲遊之後,這三清堂就讓羅東府正式接手了。老太太又是當時的東府當家主母,因此才漸漸從丈夫那裏學來了一手診脈開方的本事,甚至比大兒子羅川柏和二兒子羅川穀還強一些。

後來幾個孫女漸漸長大識字了,老太太覺得自己這半生因為懂得經濟數算和醫理知識,才把不愛讀書的姐姐比了下去,坐上了當家主母的位置,所以想讓幾個孫女學學自己的樣子,有幾技傍身,將來嫁了人也不吃虧。於是,老太太特意清了幾位遠近有名的女先生給家裏的小姐上課,有時候還請一請那些從宮裏放出來的老嬤嬤給她們上上禮儀課,給小姐們講講應天府的奇聞趣事,開拓一下她們的眼界。

在他們揚州這邊,對所有大戶小姐來說還有一般好處,就是這裏的澄煦書院是分男書院和女書院的,也就是說女子也可以去學堂念書識字,並且可以學一些經濟學問,將來管理家事的時候看起賬本兒來能更加得心應手。雖然不少千金小姐對念書毫不感興趣,寧願坐在家裏聽戲綉鴛鴦,但是澄煦書院每年三次的「曲水流觴」是所有公子小姐的福利,也吸引了不少懶小姐來報考書院。

這「曲水流觴」是古時候傳下來的詩酒會的一種,在一條溪流邊眾人席地而坐,從上流放下一個木質酒杯。酒杯漂到誰那裏停下,誰就喝乾了杯中酒吟詩一首,最多就再加一些對詩或者命題寫詩的花樣,也沒什麼稀罕之處。

可澄煦書院的「曲水流觴」的福利是,可以讓男學子和女學子一同參加。女學子不必飲酒,但又增加了才藝表演的環節;男學子一方除了作詩,還有比拼武藝的擂台賽,雖然跟江湖上的那種真刀實槍的打擂不能比,但是一個個面如冠玉、唇紅齒白的貴公子舞起劍來還是大有看頭的。總的來說,這一年三次的男女學子聯誼會,簡直就是某種意義上的集體相親。

在澄煦書院裏,男學子和女學子平時是見不了面的,只能在課餘時間隔着一堵高大的紅牆,側耳聽一聽對面傳來的說笑聲,根據那聲音在腦海中描繪一下其主人的美好形象。於是這樣一牆之隔,隔開了無數嚮往詩文戲曲中愛情故事的年輕之心,而且最殘忍的是,不知哪位高人設定了男書院和女書院不同的下學時間,讓女學子提前半個時辰放學,而她們家裏的轎子都一早等在外面,一炷香的工夫就把那一群活潑得像小鳥一樣的千金小姐抬得一個不剩。等到男學子們放學的時候,書院外的空氣中連丁點兒的胭脂香氣也聞不到了,只有各家的車馬轎夫擺着一張張黝黑的石像樣的面孔,直挺挺地站着,凈等著接自家的公子下學。

書院之中,每每詩文課上哪位學子有了什麼絕妙好辭,都要在男書院和女書院之間互相傳閱一番,因此,他們對於不少有才學的異性的名字都是耳熟能詳的。這樣一來,男學子和女學子往往是相聞、相知、嚮往,卻獨獨不能相見,無形之中心頭就有了一兩個人的名字,一兩個人的聲音,非常希望藉著「曲水流觴」的機會看一看心裏的那個名字和那個聲音是不是來自同一個人,想看看那個人長得什麼模樣。

而且「曲水流觴」之所以對女子的吸引力比男子更盛,是因為男子們外出的機會很多,見到美貌女子的機會更多,就算將來父母給自己娶的妻子不夠好看,還可以再選別的美人為妾。可女子如果沒有意外,那都是從一而終的,因此對挑選夫君的事雖然自己口上不說,心中卻是擺在所有事情的第一位的要事。為了自己的閨譽着想,她們平時又不能外出結識公子哥兒,而家裏的親戚中適齡的公子也就那麼幾個,彼此知根知底的不是說不好,卻缺少了一份遐想,衍生不出愛情的感覺。

於是,澄煦書院的「曲水流觴相親會」實現了眾多閨閣小姐的夢想,一般情況下就算父母允許她們選夫婿,她們也根本見不到本人,只能拿着一堆目光獃滯表情單一的男子畫像亂翻。而在「曲水流觴相親會」上,她們卻可以一次性見到一百幾十位的家世門第都跟她們差不多的貴公子,還可以親自考較一番對方的文采武功,只要彼此都有意思,再傳遞幾封書信多了解了解,基本上就可以去央求父母去提親或者允親了。

況且「曲水流觴」打的是讀書學習的名義,參加之後不但不會有損小姐的閨譽,而且澄煦書院在大明的幾十所書院中名列前茅,又是獨獨開設女子院的兩所書院之其中一所,因此其名氣和影響力是非常大的,在澄煦書院讀上一兩年的書就等於鍍了一層金,將來議親的時候也多一項籌碼。很多大戶人家找兒媳婦,不喜歡找那些成日吟詩作畫和彈琴唱曲兒的女子,卻喜歡找一個數算好,會打理家事的強幹兒媳婦,將來就能給兒子把家裏從賬目到下人都管理得井井有條,讓兒子不用為這些柴米油鹽的雞毛小事操心,專心去外面做大事掙大錢。

澄煦書院這樣有名氣,讀起來又好處多多,所以不光是揚州的大戶小姐都想去讀這所書院,連附近的淮安、蘇州、松江、常州、鎮江,甚至包括京城南直隸應天府,都有不少大戶富戶把自家的小姐送來讀上兩年的書,一邊鍍金一邊找相公。

十多年之前,何當歸的母親羅川芎和現在羅府的二太太孫湄娘就都曾去澄煦書院讀過兩年的書,兩人還是同窗好友,孫湄娘跟比她大一歲多的羅府二老爺羅川穀也是在「曲水流觴相親會」上認識的。

羅家和孫家都是揚州的名門望族,可謂門當戶對,雖然孫湄娘是庶出,可是在澄煦書院卻是有名的才女,一把算盤打得飛快,看賬本和理財務都是一把好手,連男子也自嘆弗如。

老太太聽羅川芎提過之後,頓時覺得有幾分自己年輕時的影子,心生幾分喜愛,後來她發現兒子羅川穀和孫湄娘之間有書信往來,訊問兒子之後才知道他們已經互通情書半年多了,於是老太太就派媒人向孫家提親。一開始孫家沒應下來,據媒人說是孫小姐本人不同意,老太太還以為是姑娘家害羞,就想着過段時間換一個好媒人再去說說。

因為羅家急需一個年輕一輩的掌管中饋的巧媳婦,大房羅川柏的妻子趙芪是個鎮江大族趙家教出來的標準的深閨小姐,趙家裏對小姐講究的是女子無才便有德。趙芪沒讀過什麼書,連算盤都不會用,賬本更是從沒學過怎麼看,就算是讓她現學現賣也要有些數算的底子啊。總之,老太太是非常想把這個才女孫小姐說給自己的兒子當媳婦,這樣子一來,即使將來自己放了權柄享些清福,未來的當家大權也可以落在二房的手裏,必要的時候她指揮起來也方便些。

過了一個多月後,京城何府來向羅東府提親,要給獨子何敬先求娶四小姐羅川芎。此件事是老爺羅杜仲和何府的老爺何晉鵬一早就約定好的,兩個小輩也私下見過幾次面了,也都沒有提出反對意見,所以老太太和羅川芎的母親立刻齊聲應下了這門親事。又過了一個月,老太太雇傭了「揚州第一媒婆」廣夏織去孫府再次為兒子羅川穀提親,這一回那邊很痛快地答應了親事。

就這樣,羅府一次就說成了兩門親事,連婚期也定的差不多,一娶一嫁,熱鬧非凡。

四年之後,羅家大少爺羅白前也被送進澄煦書院讀了三年多的書,之後又被送去老太太老家四川的紫旗門學武學了兩年。

等羅白前學武歸來后,他去參加文武科舉考試卻什麼都沒考上,於是老太太就安慰說,孩子才十八歲,正是所有事情起步的時候,一次兩次沒考上怕什麼,當去學學經驗了,他爹都四十了不是也什麼都沒考上?

此後,羅白前仍然被送回澄煦書院深造,如今已經又讀了四年,他也不着急再去考科舉了,閑余的時間都在幫大老爺打理三清堂的生意。

三清堂是在洪武九年裏第一個被聖上欽定的專供官葯的葯堂,後來雖然又加進了關家的仁術堂和何家的藥師堂,不過那兩家都比不上他們「三清堂」這塊八十年老字號的金漆招牌,所以那兩家供應的只是普通渠道的官葯,而他們三清堂卻是聖上欽定的供奉宮中的御藥房用藥。因此,就算是科舉考不中,大官做不成,他們羅家的子弟打理三清堂也一樣是官商,一樣有地位有名望。

可是老太太還是很想讓羅白前努把力,在努力開枝散葉的同時,也努力去考個舉人進士的當一當,壯一壯羅東府的門面,不要什麼事都叫羅西府和京城羅府給比下去,所以羅白前就這麼一直在澄煦書院「繼續深造」下去了,畢竟每年三次的「曲水流觴相親會」他還是很喜歡的,常常都會上去打一兩圈兒的擂台賽,引得無數閨閣千金臉紅低叫。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重生之庶女歸來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台言古言 重生之庶女歸來
上一章下一章

第81章 女子書院福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