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新版自序(2)

2.新版自序(2)

同時,我又懂得,教材中的全部論證是為了學生今後的創作,因此又應該把中國的藝術實踐納入分析的範圍。中國藝術的當代形態受政治和潮流的干擾太深,但在歷史上,包括在民間藝術中,卻確實存在着大量經得起細細品味的作品。可惜這些作品過去很難在高校教材中佔據地位。

於是,當代思維——國際經典——中國藝術,這三者成了我的學術之鼎的三角支撐。

總的說來,這部《觀眾心理學》,是一部「經驗論證型」的著作。即由古今中外藝術實踐家的大量經驗之談,論證這門學問的存在,並賦予結構,賦予觀點,賦予實例。這樣做的結果,當然要比自己推衍出一個複雜的玄思體系來有價值得多了。

在《觀眾心理學》的書名下,本有多種寫法。既可以是對不同觀眾面對不同作品時的心理實驗數據的歸納分析,又可以是對國外同行的學派介紹,也可以是對心理學知識和戲劇學知識的兩相拼接,當然,更可以是作者自己以觀眾的身份來漫談藝術欣賞時的心理感受。我的路向顯然完全不同:為藝術表現尋找觀眾的心理依據。找到了心理依據,藝術表現也就找到了美學自覺。

與實驗心理學的方法相比,本書的最大「實驗」是廣泛調查了中外藝術實踐家留下的文書檔案中有關觀眾心理的思維記錄。我想,在這個基礎上再進行現代心理學的相關實驗,才有意義。

很多讀者希望我再版這些早年的學術著作。為了負責,我又把這本書重讀了一遍。重讀時最懊惱的,是現當年理論表述的啰唆。這可能是因為此書寫成於講課的同時,捨不得丟棄課堂上口頭表述時形成的話語邏輯,其他幾本學術著作也有這個毛病。因此,我一邊讀,一邊刪,一邊感嘆:啰唆決不是老年人的專利,反倒是年輕時最容易進入的怪圈。時間能刪削青春活力,也能刪削贅詞冗章。刪完此書我笑了,今天它與我一起上了年歲。

重讀時也有一點安慰,覺得這部教材今天繼續在課堂上使用,也還沒有完全過時。給一般的讀者看看,也還可以。二十幾年下來,當年的開拓至今仍感寂寞,儘管開拓時的斧鋤已經銹跡斑斑。

如果要對青年讀者作一個自我推薦,那麼我會說:此書的理論構架尚可斟酌,此書的藝術感覺足可信賴。

理論構架的可斟酌處,是相對於我現在的認識來說的。如果這本書由我今天來寫,我一定會以更大的篇幅說明,觀眾的集體心理是一種人性的聚集,而要點化人性,一半要靠人性本身,一半則要靠神性。歷史上最傑出的藝術家就是在神秘而至高的神性領域與廣大觀眾對晤的。我不贊成「觀眾就是上帝」的說法,只認為觀眾靈魂深處有上天埋下的珍寶,藝術家正是要千方百計地讓這些珍寶閃亮,使人類的精神不墮落,不潰散。

二〇〇四年十二月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觀眾心理學(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觀眾心理學(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2.新版自序(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