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7.三十、歸宿(2)

287.三十、歸宿(2)

(二)鄉鎮幹部的基本素質。隨着各級黨政組織對鄉鎮工作的不斷重視和加強,鄉鎮幹部素質都在不斷地提高。先從政治面貌來看,設立鄉鎮初期單位的黨員有兩部分,一部分是領導,另一部分是老同志,一般幹部中,黨員在單位中所佔的比例不大。而現在的鄉鎮幹部隊伍裏面,黨員佔了百分之七十以上;其次從業務素質來說,鄉鎮幹部經過上級對口單位的不斷培訓,都有了指導農業生產的一技之長;其三是從思維方面來觀察,由於受多年改革竟爭的啟,幹部們都感到不進則退,退則無出路,因此上進心比較強;第四是從幹部整體隊伍的長遠展着眼,很多鄉鎮幹部經過多年的鍛煉之後,擔負起了單位的領導職務,有的經過推薦還擔起了縣級領導的職務。這說明鄉鎮幹部的整體素質是過硬的,展的潛力不可限量。

(三)鄉鎮幹部的來源。當前,鄉鎮幹部隊伍的來源各異。五十歲以上的人大部分是國家正式幹部,這部分人基本上已經退居二線;四十至五十歲的幹部大部分是農選和合制出身,這部分目前還有很多人在擔任著單位的領導職務;三十五歲以下的幹部大部分是大專院校畢業分配的,有一部分人是部隊退伍安置的,還有極少數是通過關係進入單位的。幾十年來,各種人員成份的不斷增加,逐漸地充實著鄉鎮幹部隊伍,同時也引來了一陣陣精減的呼聲。

二、幾次精減與膨脹的成因

近年來,隨着鄉鎮職能的變化,各種職責在逐漸地細化。一方面,上級部門不斷地在鄉鎮設立對口單位,對口崗位,這樣就引起了人員的不斷增加。另一方面,人事管理部門要求從編製上限制增人,這就引出了增人和減人的矛盾,出現了「精減—膨脹—再精減—再膨脹」的怪圈。對鄉鎮幹部的精減,從時間上來說已有二十多年;從方式來看,有政策性「硬」減的,有用竟爭上崗的方式「擠」走的,有經過動員自願到企業的;從形式上來看,有個別離單位的,有通過運動式精減后「大幫子」一次離走的。現在,讓我們來回頭望一下幾次大的精減過程,從而認識一下「怪圈」是怎樣形成的吧!

第一次精減。第一次提出精減幹部是在一九八七年冬,那次在動員時講過「不紮實工作就清退回家」的內容,當時鄉鎮幹部們都感到很「稀奇」,也很害怕。但是,宣傳了幾次文件,搞得幹部們緊張了一陣之後,也沒見怎麼樣去落實。

第二次精減。在一九九四年夏季,當時的清退主要是「歸位」的內容。因為那時幹部們的崗位編得比較亂,有的是工人身份佔了幹部崗,精簡時要求這些人重新回到工人崗位上去,不能再繼續做幹部的工作,其結果也沒成功。主要原因是鄉鎮沒有企業,他們能到哪個企業的崗位上去呢?當時鄉鎮領導被逼得實在沒有辦法,就把單位伙食上的炊事員「清退」回去,讓工人身份的幹部們去做飯。結果呢?這一部分人既無做飯的技術,又無做飯的責任心,滿懷怨氣,搞得單位散了伙食。最後只好又請回原來的炊事員,使清退工作不了了之。

第三次精減。那是在二零零零年的秋季,當時精簡的主要對象是計劃外用工。幹部們每人寫了一份述職報告,大家評議打分,名曰竟爭上崗,末位淘汰,最後只是將計劃外用工「請」回了家,計劃內的幹部基本沒動。也有個別幹部帶着工資到企業的,單位便向上級寫一份報告,稱其把清退文件如何落實,競爭上崗淘汰了多少人員云云。這次精減實質是鄉幹部的進一步歸位。

第四次精簡。在二零零二年夏季,當時的精簡形式依然是幹部們各自述職,其他人打分,最後在領導會上審定。結果是對年齡在五十歲以上,工齡在二十年以上的幹部們勸其退養。這次精減實質是一次對老幹部的退養動員,是對年輕人鞭策上勁的活動。

多年的幹部隊伍精簡,都是前面挪走了凳子,後面補上了位子。根本沒有達到精減人員,減少財政支出之目的。

縱觀幾次精減的過程,正如基層幹部們形容的那樣:開始喊得凶,具體抓得松,結果一場空。其癥結何在呢?要了解這些,只有深入到鄉鎮去調查實,才能真正看到套在鄉鎮幹部們身上的桎梏。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變遷(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變遷(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287.三十、歸宿(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