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文化的維新(下)(9)

9.文化的維新(下)(9)

我們今天的社會,利益群體分化,價值觀念多樣化,是與非、正義與邪惡的界限越來越淡漠了,一些社會成員已經久入鮑市而不知其臭了。

我們呼喚正義,是因為正義離我們逐漸遠去;我們珍惜正義,是因為正義在現在是如此稀缺。我們在譴責那些人的同時,是不是也應該想一想,我們的社會為迎接公平正義已經做了些什麼,還應該再做些什麼。

##結語在願景與現實間堅毅前行

社會就是在「不得不新」與「不得不舊」之間蹣跚前行,急不得,緩不得。務實地、小步子地、漸進地往前走,只要我們目標明確,必將水滴石穿。

民主政治說到底只能「讓民做主」,最多可以去做一點「助民做主」的事,絕對不能「替民做主」。

你今天不依法來給我們辦好事,那麼你明天就有可能不依法來給我們辦壞事,這個我們心裏面沒底啊。

韜光養晦不等於同流合污,否則就是飲鴆止渴;堅守信念不等於孤芳自賞,過頭只能自怨自艾。

一個社會的政治文明育狀況,不僅對該社會的整體展狀態有深刻的影響,對社會中的每一個個體的生存與展更是有着根本性的影響。因而,我們對當代中國政治文明的展給予了高度的關注。

但一進入實踐層面,很多的人就會現,我們倡導的政治文明的理論圖景與存在於社會中的真實狀態之間有着比較大的差距。是我們的願景不切實際,還是我們的社會不可救藥?答案都是否定的。這其實是政治文明展自身規律所導致的必然現象。科學認識這一規律,不僅有助於我們對政治文明展充滿信心,也有助於我們更加自覺地用自己的行動去推進政治文明的進步。

一、順應社會展趨勢,當代中國「不得不新」

關於當代中國政治文明建設,我們有兩大願景: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保證人民當家作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這些願景的提出並不是心血來潮的想當然,也不是書齋里的空洞設計,而是來源於當代中國社會展的大趨勢。

(一)階層分化奠定了民主的基石

民主恐怕是政改最為重要的目標了,很多的時候民主與政改就是合二為一的。雖然不同的群體對民主的理解各不相同,甚至有些時候可謂大相徑庭,但是並不妨礙大家都在自己的意義上使用民主而探討得熱熱鬧鬧。但中國社會的民主真是在大家的探討中進步的嗎?

答案可能並不盡然。

中國社會這些年來、甚至在更長時間段上,從來沒有間斷過對民主的追求,社會公眾是如此,執政者同樣如此。我們要在政治家的講話中現一篇沒有出現「民主」一詞的還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但中國社會的民主進程並不像我們所期望的那樣快、那樣好、那樣到位。是中國社會不夠真誠嗎?

答案同樣是否定的。

民主的出現、擴展、壯大是有條件的,是需要社會基礎的。當社會基礎不具備的時候,民主就只能停留於話語中。民主的社會基礎就是社會階層的分化與階層意識的凸顯。

傳統中國的社會結構是所謂的「兩個階級一個階層」,也就是工人階級、農民階級和知識分子階層,而知識分子是工人階級的一部分,所以中國社會群體其實就兩大階級。除了這兩大階級,在政治上不承認有其他的社會群體存在。而在計劃經濟的背景下,這兩大階級的利益基本上是同一的,出台一個政策有利於兩大階級就是有利於全社會。執政黨只要把這兩大階級的利益保護好、實現好,就贏得了全社會的支持。所以,「清一色」的社會,團結是主旋律、統一是主基調。單一的社會結構讓民主無用武之地,也就無立足之處了。

有人對中國**過去「替民做主」而又很得民眾擁護的現象很不理解,認為中國的老百姓沒有「個性」。其實在那樣的社會結構背景下,「替民做主」與「讓民做主」的結果並沒有多大的差別,就算有差別也只是毫釐之差。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道理:中國道路中國說(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道理:中國道路中國說(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9.文化的維新(下)(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