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達・芬奇密碼》與陰謀論的小說(23)

23.《達・芬奇密碼》與陰謀論的小說(23)

四信息爆炸與信息匱乏

國內的陰謀論者另一個重要的特徵就是,他們利用國內讀者在信息上的相對匱乏以及語上的障礙,憑藉着他們佔有國外信息的優勢,直接將國外的陰謀論作品拿來,製造了一個又一個駭人聽聞的陰謀論,並將此作為恐嚇與忽悠國內讀者的工具,同時也在社會的大眾讀者中間產生了巨大的心理衝擊。

人們通常有一個錯覺,憑藉着互聯網,我們似乎進入了信息爆炸的時代,因此我們也就掌握了足夠的信息。其實這是一種錯覺。

的確,在互聯網時代,我們獲得的信息量以不可思議的規模展着,然而,信息的真正價值不在於它的數量,而在於它的質量。

在信息化無比擴張的時代,不僅是信息的表,而且信息的接受都是有選擇性的。信息數量的龐大更要求人們在接受信息時予以認真鑒別與選擇。一切不加鑒別與判斷的信息,都是虛假的信息,它們具有淹沒真實信息的功能。而真實信息的淹沒等於信息的匱乏。

尤其當虛假的、誤導的、劣質的、惡意的信息不受限制地泛濫的時候,它們往往能以數量上的巨大優勢,壓倒理性的、優質的信息,這一現象在網絡世界已經成為一種惡性的疾症。

面對信息化的汪洋大海,別說普通的大眾,就連學者和專家們,也都經常會對如何獲得有價值的、良性的信息感到困惑。如何選擇、如何甄別,需要高度的智慧和專業知識。

對於普通大眾來說,他們基本上只能極其被動地接受信息,正因為信息的相對匱乏、東西文化之間的差異、語上的隔閡,大眾對了解外界事物,尤其對那些世界上重大事件的理解和認識的**就顯得格外迫切。但由於他們自身缺乏獨立思考的判斷力和足夠的專業知識,在以上種種局限性之下,他們的信息來源就基本上主要依賴網絡世界那種能廉價地獲得的信息,依賴那些所謂的學者、作家、記者等布的信息。

五選擇謊的過濾器

在人類歷史中,人們對於重大的社會事件的判斷,對於某種理論的接受與否,以及接受的程度等問題上,往往取決於自身所處的民族、社會、政治、文化、傳統、宗教、信仰等重大意識形態的背景因素。這些因素在人們的頭腦中組成了一個巨大的過濾器,它在實際上是一個價值觀的體系,它會自動地、迅速地、有意識與無意識地將那些不符合自身價值體系的信息排除或拒絕在外,不讓它們來影響或動搖自己已經形成的價值觀。

在這樣一種價值體系的過濾器起作用的前提之下,人們對於信息的接受與排除,也往往是有選擇性的。如果沒有這種選擇性,人們的思維方式和價值判斷就會產生混亂。從這一點上來說,價值體系的過濾器也是自身價值的穩定器。

正因為如此,我們就可以理解為什麼某種信仰一旦建立起來,就會那麼穩固和堅定不移。從人類思想史的過程來看,除非有外界的強迫的手段,除非有某種突變的因素出現,在一般況下,它是很難甚至不可能有所改變的。這也就解釋了為什麼在宗教信仰這一領域內,極少有人會改變自己的既成信仰,或輕易地皈依別種與己對立的信仰。

由於對重大事件的判斷涉及自身的價值體系並植根於這一體系,因此,在一般況下,人們不可能偏離這一穩固的價值體系,不可能對事件的性質作出一個與自己價值體系相矛盾相對立的判斷,不可能是價值體系屬於自己的,判斷卻屬於敵方的,不可能作出一個不僅違背自身利益、相反卻符合敵方利益的判斷。

接受某種陰謀論,就等於將它納入自身的價值體系,納入價值判斷的範疇,一旦接受,在過濾器的作用之下,就會不斷地對新生的信息進行鑒別、選擇和調整,其最終目的不是毀壞自身的價值體系,而是鞏固這一體系。

同時,這也說明了一個真相:為什麼往往當某種陰謀論被揭破的時候,這種陰謀論不會或很難就此在頭腦中輕易地破產。價值體系的過濾器和穩定器必然會尋找新的依據、新的理由來維護自身。這就是世界上會產生最頑固的陰謀論的內在的深刻的原因。只要將這些原因來對照人們對陰謀論的判斷,就會現這已經成為一種事實,一種經久不衰、持之以恆的思維模式。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超級陰謀(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超級陰謀(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23.《達・芬奇密碼》與陰謀論的小說(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