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八章 緣分不淺 亦師亦友

第三百七十八章 緣分不淺 亦師亦友

上回說到老子未經六道輪迴,選擇了借體托生……

……已經投身人間界的諸多大神通者之中,也少有人選擇轉世投胎,多是借體托生。

不過老子與這些大神通者的做法,已然屬於攪亂生死輪迴、天地陰陽之秩序。只是弱者遵守秩序,強者制定規則,此乃古之不變真理。這些大神通者當然不是弱者,他們已經有打破規則秩序的資格,平心娘娘也只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默許了。

老子自幼聰慧,靜思好學,理氏請通天文地理,博古今禮儀的商容先生教授老子,可謂啟蒙之師。老子好問,常使商容亦不能答,只好言:「先賢聖哲未傳,古籍未載,愚師不敢妄言。」

商容教授老子三年,教無可教,遂推薦老子入周都求學,並請師兄周太學博士代為照顧。老子即入周室太學,博覽群書,無所不學,無所不習,三年後入守藏室為吏。守藏室即大周皇室典藏,集天下之文,收天下之書,汗牛充棟。又三年,老子通禮樂之源,明道德之旨,遷任守藏室史,即周室史官,名聞遐邇,聲播海內。

老子卻非一直呆在周室,不時雲遊天下,行蹤縹緲,神龍見首不見尾。而隨着老子求學問道,人間界也正式開啟諸子時代。學識淵博者尊稱為「子」,能自成一家學說,另闢思想流派。

而在老子求學之時,地仙界玉京神山,孔宣正與白紫彤坐看雲捲雲舒,閑觀花開花榭。所謂溫柔鄉是英雄冢,不過孔宣卻非縱情聲色,兒女情長英雄氣短的人。已然決定投身人間界問道。而且已經和白紫彤說明,只是離去之前還是應該多陪陪妻子。

三日之後,孔宣盤膝而坐,周身氣息漸弱漸止漸無,驀然,一點靈光自眉心而出。直入幽冥地府。而留在原處的肉身雖氣息全無,卻面有微笑,肌膚溫熱,血液搏動,與活人別無二致,隱約還能聞到一股清香。

孔宣入地府拜見過平心娘娘,方才投入六道輪迴之中,在意識陷入黑暗之前親身體悟了一番輪迴大道。孔宣轉世之身家境倒也殷實,其父乃是子姓孔氏之後。與顏氏女老夫少妻,卻是野合而生。孔宣生而七漏,頭上圩頂,又因顏氏曾禱於尼丘山,故名「丘」,字「仲尼」。

雖因胎中之迷,孔丘已不復孔宣記憶,但聖賢降世。天地有感,自呈祥瑞。有鳳即即而鳴。其聲如蕭笙,音如鐘鼓,也正因此異象,孔丘常自比鳳凰,五德昌隆。而孔宣的降世,亦令更多心猶存疑的大神通者心中打定。連鳳凰之子都轉世了,北冥那一位就是再無良,也不能坑兒子吧!

一時之間,更多的大神通者投身人間界,也有幾位有大魄力。像孔宣一樣歷經六道輪迴投胎轉世。當然,人間界不斷湧現的英才也非全是大神通者轉世。有些是人族聖殿修士,有些則是真真切切的人族後起之秀,為氣運所鍾,應命而生。

孔丘幼即喪父,被原配正妻掃地出門,與其母相依為命,受盡貧苦。即是聖賢降世,自有幾分不同,不學仙佛神魔道,只以赤子之心師法自然。雖不成體系,卻也沒有條條框框的藩籬局限,最原始也最純最真,最接近大道本質。

孔丘曾掏鳥窩而聞鷇音,鳥子欲出卵中而鳴,謂之鷇音也,言亦帶殼曰鷇。乃是最原始純真的初音,沒有偏執,沒有是非,最近乎大道的聲音。亦曾於雨後見雷擊木枯木逢春,抽發新芽,死中蘊生。

孔丘少年時雖日子過得艱難貧苦,卻無大災大難,亦無生死之危,平靜得難能可貴。

無數大神通者投身人間界,皆為求證道之機,這個過程中可能會有合作,但更多的還是競爭。而孔宣作為鳳凰之子,之前便已成就聖道雛形,可說是他們最具威脅的競爭對手。

此時孔宣胎中之迷未曾點破,一身道行全無,簡直是將威脅扼殺於搖籃的天賜良機啊!但現實卻是孔丘平平靜靜地度過了少年時期。

是諸多大神通者自信滿滿,不將孔宣放在眼裏,還是他們道德高尚,不屑於此下作手段?

道途競渡,你為求道,我為護道,什麼手段都無可厚非,無所謂光明堂皇或是卑劣下作。而且為證道聖果,無數大神通者就算屠盡天下而成全一人亦在所不惜。不過是將威脅扼殺於搖籃,再平常不過了,死道友不死貧道這句話可是早就有了。

那是大神通者懾於北冥凶威,不敢一捋虎鬚嗎?若是這樣想就真是太低估這些大神通者了,所謂富貴險中求,為了證道之機,鋌而走險又算得了什麼?而且無數大神通者當中,多得是桀驁不馴,無法無天之輩。

孔丘能得平靜,自然是因為鳳族與北冥之人暗中為其護道,短短十五年間,斬殺的覬覦之徒不計其數。何謂護道?簡單來說就是在其還未成長起來之前守衛保護其安全,保護之人便是護道者。

修士師法自然,追求大道,了悟法則運轉,縱是境界高深,比常人有許多奇異之處,比如長生不老。卻也不會太過厲害,畢竟無敵的防禦,強大的攻擊殺伐並不是大道的本質。只是道途艱險,無數天資縱橫之輩便依大道法則,創出種種攻伐秘術,包括神通、武技、仙法、道術,統稱護道手段。

只是後來修者大多不能看破本質,沉迷於強大的力量之中,追求顛倒乾坤之能,毀天滅地之威。如此捨本逐末尚不自知,可悲可嘆!

不過人生一世草木一秋,有人希望平平淡淡,有人嚮往轟轟烈烈,有人憧憬逍遙自在,自然也有人追求精彩輝煌。有修士走向追求顛倒乾坤之能,毀天滅地之威的道路,卻也不能完全否定,一味批判。

就一方宗派、勢力、教統而言,明面上有傳承弟子,暗中還有傳道一脈,以保證遭遇重大變故之時道統不絕。而且明面上有護法,阻災、誅敵、平亂、定禍、息劫,暗中更有護道一脈,便是徹底地追求護道手段強大之人。

像明面上的道門護法便是楊戩,至於暗地裏的護道之人就不得而知了。而佛門此時還沒有明確的護法,若原本軌跡不變的話,當是先有韋陀菩薩,後有斗戰勝佛為佛門護法。而能成為孔丘的護道者,又豈是等閑之輩,忠心、能力樣樣不缺,若非已然走上護道之路,便是追求證道聖果亦是機會不小。

孔丘在平靜中度過少年時期,待至十五歲,自然萌生學習人族禮樂之念,謂之十有五而志於學。至此時,孔丘胎中之迷雖未覺醒點破,但也時常心靈福至,天人交感,神而明之,學問一日千里。

待至弱冠之年,孔丘關注天下大事、時勢格局,對於治國之策常發表一些令人耳目一新的見解,開始踏上仕途。孔丘雖在魯國名聲漸起,但仕途卻沒有多大起色,蓋因那些大神通者暗中掣肘吧!

孔丘繼續過着平靜卻充實的日子,直到有一位賢孝之德名聞天下的郯國國君郯子前來魯國朝見。郯子,己姓,乃是少昊窮桑氏之後,郯國雖小,但名聲卻是不小。魯昭公盛宴款待,觥籌交錯,不少官員坐陪,不過孔子官職太小,還不夠資格出入這等宴席。

而此時的孔丘卻是端坐家中手握竹簡,只是他此時的心思明顯不在書中,雙目沒有焦距。不知過了多久,直到天際泛白,孔丘方才心思把定,放下竹簡,梳洗一番后邁步出了家門。(未完待續。)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洪荒逍遙遊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都市青春 洪荒逍遙遊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三百七十八章 緣分不淺 亦師亦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