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第二十八篇清末之譴責小說(13)

114.第二十八篇清末之譴責小說(13)

不屬於雜劇,也沒有什麼組織了。***到現在,我們幾乎已經不能知道宋時

的話本究竟怎樣。——幸而現在翻刻了幾種書,可以當作標本看。

一種是《五代史平話》,是可以作講史看的。講史的體例,大概是

從開天闢地講起,一直到了要講的朝代。《五代史平話》也是如此;它

的文章,是各以詩起,次入正文,又以詩結,總是一段一段的有詩為證。

但其病在於虛事鋪排多,而於史事揮少。至於詩,我以為大約是受了

唐人底影響:因為唐時很重詩,能詩者就是清品;而說話人想仰攀他們,

所以話本中每多詩詞,而且一直到現在許多人所做的小說中也還沒有改。

再若後來歷史小說中每回的結尾上,總有「不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

解」的話,我以為大概也起於說話人,因為說話必希望人們下次再來聽,

所以必得用一個驚心動魄的未了事拉住他們。至於現在的章回小說還來

模仿它,那可只是一個遺跡罷了,正如我們腹中的盲腸一樣,毫無用處。

一種是《京本通俗小說》,已經不全了,還存十多篇。在「說話」中之所謂小說,並不像現在所謂的廣義的小說,乃是講的很短,而且多用時事的。起先說一個冒頭,或用詩詞,或仍用故事,名叫「得勝頭回」——「頭回」是前回之意;「得勝」是吉利語。——以後才入本文,但也並不冗長,長短和冒頭差不多,在短時間內就完結。可見宋代說話中的所謂小說,即是「短篇小說」的意思,《京本通俗小說》雖不全,卻足夠可

以看見那類小說底大概了。

除上述兩種之外,還有一種《大宋宣和遺事》,尾皆有詩,中間

附錄中國小說的歷史的變遷

雜些俚句,近於「講史」而非口談;好似「小說」而不簡潔;惟其中已敘及梁山泊的事,就是《水滸》之先聲,是大可注意的事。還有現在新現的一部書,叫《大唐三藏法師取經詩話》——此書中國早沒有了,是從日本拿回來的——這所謂「詩話」,又不是現在人所說的詩話,乃是有詩,有話;換句話說:也是注重「有詩為證」的一類小說的別名。這《大唐三藏法師取經詩話》,雖然是《西遊記》的先聲,但又頗不同:例如「盜人蔘果」一事,在《西遊記》上是孫悟空要盜,而唐僧不許;在《取經詩話》裏是仙桃,孫悟空不盜,而唐僧使命去盜。——這與其說時代,倒不如說是作者思想之不同處。因為《西遊記》之作者是士大夫,而《取經詩話》之作者是市人。士大夫論人極嚴,以為唐僧豈應盜人蔘果,所以必須將這事推到猴子身上去;而市人評論人則較為寬恕,以為唐僧盜幾個區區仙桃有何要緊,便不再經心作意地替他隱瞞,竟放筆寫上去了。

總之,宋人之「說話」的影響是非常之大,後來的小說,十分之九是本於話本的。如:一、后之小說如《今古奇觀》等片段的敘述,即仿宋之「小說」。二、后之章回小說如《三國志演義》等長篇的敘述,皆本於「講史」。其中講史之影響更大,並且從明清到現在,「二十四史」都演完了。作家之中,又出了一個著名人物,就是羅貫中。

羅貫中名本,錢唐人,大約生活在元末明初。他做的小說很多,可惜現在只剩了四種。而此四種又多經後人亂改,已非本來面目了。——因為中國人向來以小說為無足輕重,不似經書,所以多喜歡隨便改動它——至於貫中生平之事迹,我們現在也無從而知;有的說他因為做了水滸,他的子孫三代都是啞巴,那可也是一種謠。貫中的四種小說,

·264·

就是:一、《三國演義》;二、《水滸傳》;三、《隋唐志傳》;四、《北宋三遂平妖傳》。《北宋三遂平妖傳》,是記貝州王則借妖術作亂的事,平他的有三個人,其名字皆有一「遂」字,所以稱「三遂平妖」。《隋唐志傳》,是敘自隋禪位,以至唐明皇的事。——這兩種書的構造和文章都不甚好,在社會上也不盛行;最盛行,而且最有勢力的,是《三國演義》和《水滸傳》。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中國小說史略(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中國小說史略(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114.第二十八篇清末之譴責小說(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