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5.第二十八篇清末之譴責小說(14)

115.第二十八篇清末之譴責小說(14)

一、《三國演義》講三國底事的,也並不自羅貫中起始,宋時里巷中說古話者,有「說三分」,就講的是三國故事。蘇東坡也說:「王彭嘗云:

『途巷中小兒……坐聽說古話,至說三國事,聞劉玄德敗,頻蹙眉,有出涕者;聞曹操敗,即喜唱快。以是知君子小人之澤,百世不斬。』」可見在羅貫中以前,就有《三國演義》這一類的書了。因為三國底事,不像五代那樣紛亂;又不像楚漢那樣簡單;恰是不簡不繁,適於作小說。而且三國時底英雄,智術武勇,非常動人,所以人都喜歡取來做小說底材料。再有裴松之注《三國志》,甚為詳細,也足以引起人之注意三國的事。至羅貫中之《三國演義》是否出於創作,還是繼承,現在固不敢草草斷定;但明嘉靖時本題有「晉平陽侯陳壽史傳,明羅本編次」之說,則可見是直接以陳壽的《三國志》為藍本的。但是現在的《三國演義》卻已多經後人改易,不是本來面目了。若論其書之優劣,則論者以為其缺點有三:(一)容易招人誤會。因為中間所敘的事,有七分是實的,三分是虛的;惟其實多虛少,所以人們或不免並信虛者為真。如王漁洋是有名的詩人,也是學者,而他有一個詩的題目叫「落鳳坡吊龐士元」[1],

[1]。詩見王士禛《漁洋山人精華錄》卷十。

附錄中國小說的歷史的變遷

這「落鳳坡」只有《三國演義》上有,別無根據,王漁洋卻被它鬧昏了。(二)描寫過實。寫好的人,簡直一點壞處都沒有;而寫不好的人,又是一點好處都沒有。其實這在事實上是不對的,因為一個人不能事事全好,也不能事事全壞。譬如曹操他在政治上也有他的好處;而劉備、關羽等,也不能說毫無可議,但是作者並不管它,只是任主觀方面寫去,往往成為出乎理之外的人。(三)文章和主意不能符合——這就是說作者所表現的和作者所想像的,不能一致。如他要寫曹操的奸,而結果倒好像是豪爽多智;要寫孔明之智,而結果倒像狡猾。——然而究竟它有很好的地方,像寫關雲長斬華雄一節,真是有聲有色;寫華容道上放曹操一節,則義勇之氣可掬,如見其人。後來做歷史小說的很多,如《開闢演義》,《東西漢演義》,《東西晉演義》,《前後唐演義》,《南北宋演義》,《清史演義》……都沒有一種跟得住《三國演義》。所以人都喜歡看它;將來也仍舊能保持其相當價值的。

二、《水滸傳》《水滸傳》是敘宋江等的事,也不自羅貫中起始;因為宋江是實有其人的,為盜亦是事實,關於他的事,從南宋以來就成社會上的傳說。宋元間有高如、李嵩等,即以水滸故事作小說;宋遺民龔聖與又作《宋江三十六人贊》;又《宣和遺事》上也有講「宋江擒方臘有功,封節度使」等說話,可見這種故事,早已傳播人口,或早有種種簡略的書本,也未可知。到後來,羅貫中薈萃諸說或小本《水滸》故事,而取捨之,便成了大部的《水滸傳》。但原本之《水滸傳》,現在已不可得,所通行的《水滸傳》有兩類:一類是七十回的;一類是多於七十回的。多於七十回的一類是先敘洪太尉誤走妖魔,而次以百八人漸聚梁山泊,打家劫舍,後來受招安,用以破遼,平田虎,王慶,擒方臘,

·266·

立了大功。最後朝廷疑忌,宋江服毒而死,終成神明。其中招安之說,乃是宋末到元初的思想,因為當時社會擾亂,官兵壓制平民,民之和平者忍受之,不和平者便分離而為盜。盜一面與官兵抗,官兵不勝,一面則擄掠人民,民間自然亦時受其騷擾;但一到外寇進來,官兵又不能抵抗的時候,人民因為仇視外族,便想用較勝於官兵的盜來抵抗他,所以盜又為當時所稱道了。至於宋江服毒的一層,乃明初加入的,明太祖統一天下之後,疑忌功臣,橫行殺戮,善終的很不多,人民為對於被害之功臣表同起見,就加上宋江服毒成神之事去。——這也就是事實上缺陷者,小說使他團圓的老例。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中國小說史略(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中國小說史略(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115.第二十八篇清末之譴責小說(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