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國作家協會還有什麼臉面存在?(1)

1.中國作家協會還有什麼臉面存在?(1)

昨天有媒體記者問我就鄭淵潔宣佈退出中國作協有什麼看法,我並不感到驚訝,宣佈退出中國作協的何止鄭淵潔一人,這不值得大驚小怪。有退出的也有新加入的,憑你怎麼悵然離去,總還是有前赴後繼的來者,少了你一個鄭淵潔,作協就不是作協了么?因為中國人大多沒有信仰,所以中國人是最不團結的。據說西方某國家因為教會出了醜事,就有成千上萬的教徒集體退出,那影響大到連總統都坐不住了,而在中國,一個人跳樓沒人理你,大家集體跳樓的蠢事恐怕沒人願意配合,所以中國之事,非一人兩人的壯舉所能改變的。如果說中國作協會員全部集體退會,那麼中國作協即使不倒,那至少也會變個模樣,但是大多數人是捨不得掉丟「會員」這個桂冠的,所以,僅幾個會員鬧散夥,翻不起什麼大浪。如我者是被作協「殺」了的,因為我知道我一個人宣佈退出,除了被人認為有自我炒作的嫌疑,別無它用,不如乖乖地把脖子洗乾淨了候着。我是被作協急之下拉出去「斬」了,但作協為此也並不高興。而鄭淵潔等還沒等作協舉起砍刀,自己就先急着「自裁」了。這種結果是作協最希望看到的,一般來說「殺」人至少要尋點理由,可這下好了,你「自盡」了,也就不需要他們的理由了。

要我說,中國作協自五四以後就沒有存在的必要了,並且這個「作協會員」這個頭銜更沒有存在的必要了。所以者何?起初,中國要作協是為了團結和凝聚真正憂國憂民的作家試圖從精神層面上來拯救國人,有很大一批作家是我們所熟知的,甚至有些人至今還被我們視為精神之父。而當今的中國作協都團結和凝聚了一些什麼樣的作家?在我看來,他們大多都沒有遠大的文化理想,沒有穩定的評價尺度,沒有可靠的價值基礎,普遍喪失了對歷史的反思能力,對未來的想像能力,以及對現實的判斷能力。儘管每年都有成百上千部文學作品出版,但那種能夠幫助讀者把握未來和了解歷史以及認識現實的作品卻為數廖廖,很多時候,我們時代的文學不但不能給讀者帶來生活的激和詩意的美感,反而作為一種消極的力量給讀者的內心帶來破壞性的殺傷,這些難道就是當今中國作協所說的文學的繁榮?這就是所謂的偉大的文學工程?

說起青海地震,我並不是太在意中國作協為災區捐了多少錢,鄭淵潔捐一百萬是捐,中國作協捐五十萬也是捐,捐的多與少無關緊要,其目的和性質都是一樣的,沒有必要為此而爭長論短。我在意的是,中國作協為什麼不揮出它的作用,為什麼不思考一些更為重大的問題並付諸於行動,比如組織作家到災區去切身體驗災民們的苦難,鼓勵作家們寫一些勵志的、能幫助讀者提升精神信仰的作品,而不是乾脆捐幾十萬來顯示自己的有「作為」。這讓我想起了現代著名作家楊顯惠,他是一個有良知的作家,他的每一部作品都充滿了對人類的偉大的愛和善良的同,更可貴的是為讀者提供了精神上的援助。他曾經親自到大西北尋訪那些「大飢餓」的倖存者和經歷者,一去就是幾個月,其中所感受的艱難和辛苦非常人所能忍受,所以才有了《夾邊溝記事》和《定西孤兒院紀事》這樣「動人心魄又引人深思」的著作。試問,當今還有這樣的作家和作品嗎?

而中國作協為什麼在汶川地震和青海地震以及西南旱災時期毫無作為?為什麼沒有揮它的作用組織作家深入災區去切身體驗?其實「深入生活」在我們時代只不過是一個天天掛在嘴上的口號,早已被我們時代的許多作家棄之如敝屣,早已被視為一種失敗的經驗和過時的理念,他們覺得自己才華橫溢,完全可以坐在象牙塔里來完成,他們認為敘述和想像意味着一切,認為**和身體是人生的全部,這樣的作家還有什麼必要通過作協來組織?他們頭頂「作協會員」的桂冠,無非就是一個自以為別人艷羨的頭銜而已。所以直到現在,還有不少寫作者擠破了頭都想進作協,因為在他們看來,「作協會員」頭銜多少還是有好處的,至少還是一個「身份」,至少還可以讓一些不是作協會員的人刮目相看,至少在「黑暗」中還可以照亮自己的「錢程」,其中大多數頭頂着「作協會員」的人,不僅是一些靠投其所好而成為大眾關注的的作家,而且還是一些靠肆意的放縱、衰朽的頹廢和大膽的粗俗來滿足市場的作家,更有可能是一些擅長與偽批評家和媒體記者進行**性合謀的作家。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畫骨-當代中國文化亂象溯源(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畫骨-當代中國文化亂象溯源(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1.中國作家協會還有什麼臉面存在?(1)

%